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我为老党员当“拍客”
简介:男,1964年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大学文化。
1981年高中毕业入伍
2000年从部队由少校军衔转业并开始自学摄影
2003年到沈阳刑警学院图像系进修
2005年加入张家口市摄影家协会
2006年加入河北省摄影家协会
2009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
目前就职于河北省张家口市人民检察院,任宣传处副处长、声像高级工程师
闲暇之时我总喜欢翻动那个蓝色的文件夹,那里面有我拍摄的部分老党员照片,那一张张饱经沧桑的面容、一对对深邃坚定的双眸和一双双布满褶皱的大手……总是以一种无法言传的方式强烈地震颤着我的心灵。
五年前,我开始为张家口的建国前老党员当起了拍客,几年下来,我几乎利用周末时间走遍了张家口各个县区和大部分村庄,共为近200名老党员拍了照片,留下了一套老党员的资料,也圆了自己一个梦。
给老党员拍照片的想法,缘于一偶然机缘。
2008年奥运安保期间, 单位派我去赤城大海陀拍些照片,在一个村庄村口,我遇见了一个在村口义务执勤的老人 ,当我闲聊时问起他手指为何缺了一截时,他给我讲当年参加新保安战役时的情景……那一刻,我突地就有了应该给这些经历过战争的老共产党员留下点什么的想法,哪怕一张照片,于是我上路了,自己也没想到从此竟一发不可收拾。
刚开始拍的时候,我没有经验,都是自己开车漫无目的地找,每到一个村庄,我就向当地的村民打听。 有的时候正跟老党员聊着,村官就跟来了,敏感点的,就不让我拍了,甚至会把我撵出村子。那种滋味是很不好受的,但我知道,要做成些事,我必须学会忍耐和坚持, 这样安慰自己,心里才好受些。不过这一路背负的心理包袱依然让自己有些郁闷,有时候打听出来哪个村有老党员,便驱车一两百公里地赶过去,结果去了再一打听,要么老人不在世了,要么出门去孩子家里了。那个郁闷啊!除了这些情况以外,有时候还会迷路、走错……由于不太了解老党员们所在的具体地址,所以这三年来拍摄的进度很缓慢,总共才拍了30几个。
在农村,亲情关系很淡薄 ,受过高等教育的子女,一般对老人都很好,但,各过个的多些,我想,通过我的镜头,呼吁政府,呼吁社会关注这些农村老党员,我的目的是引起社会的关注,希望政府将这些为共和国作出过贡献的人们集中供养,让他们无后顾之忧。
今年3月份,我的这件事情被媒体报道之后,有了单位领导和市委组织部各部门的帮助与支持,今年进度快了很多。
如果这些困难都可以被时间慢慢消化,但拍摄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却让自己经常后怕。2008年一天,我开着那辆破213吉普去阳原化稍营拍摄, 车陷入了满是沙石的河道。周围也没有村庄人家,手机也没信号,而且看着天有可能会下雨。为了保命,我背上相机,翻了一座大山,走了有两三个小时,终于在一个小村找到了两个村民,我向他们求救,后来在他们的帮忙下, 才把车挖出来。车出来没多长时间,真的下雨了,车辆刚才所在的位置完全被水淹没了,非常惊险。还有一次,拍摄途中赶上了大雪天,去赤城县的时候,差点滑进路边的沟里……
虽然寻访的过程艰苦了点,然而顺利拍摄后喜悦完全可以抵消一路上所有的艰辛。当我真真切切地面对这些老党员时,岁月便以一种震慑人心的方式扑面而来,让我肃然起敬。”听着老人们讲起那些往昔岁月,我经常心潮澎湃。他们经历过炮火洗礼后身上沉淀下来的那种无畏和淡定,心中那种坚定的信仰和朴素的情怀,都让我感动。面对着心中的老英雄,我总希望用手中的相机给他们留下最美好的瞬间。
他们很多人一辈子都没照过像,见到自己的照片就好像是在欣赏一件稀世奇宝。正因此,每次给老人们拍完照片,我总是想方设法再把照片给送回去几张。1943年入党的任丙义在崇礼县狮子沟乡三号村独居,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老人拿到照片时的喜悦。“我把这给闺女送过去,让她瞧瞧……”可是去年我听说老人离开了人世,我心里突然有中说不出来的压抑。
目前,我可以说是在做着一件抢救性的工作,我不但用相机记录,同时还用录像机留下他们的视频资料,因为很多历史或故事都会随着老人们的离去而消逝,毕竟这些老党员都是八九十岁的人了,能为他们做点什么, 也算是我们后人的一件幸事。
今年《张家口晚报》对我的事迹报道后,社会各界给予了我很多赞誉,很多人都打电话、发短信、在网上发帖子给予我鼓励和支持。
一路下来,我有一些感受。首先是我对这些老党员们来自心底的一种尊敬。当年,在战场上,他们为了和平与解放,在枪林弹雨中英勇战斗,甚至与敌人拼刺刀,肉搏,每当老党员们讲起那些场面,就让我心底震动,更令我感动的是,现在这些革命的老功臣很多人隐居农村,生活并不富裕,甚至可以说是很清苦,但他们从来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而是默默恪守着一名党员的朴素情操,不少人依然做着一些力所能及的奉献,有的义务护林、有的自费绿化荒山……国家每个月三百块钱的补助他们都非常知足,各级政府逢年过节的慰问都让他们感激不已。每每采访的时候,听着他们那种知足与淡定,对我来说都彷佛是一种精神的洗礼,灵魂的净化。我想,一个人,只要具有了虚怀若谷的气度,海纳百川的胸襟,就能听得进逆耳之言,经得起误会曲解,受得住委屈非难,咽得下酸甜苦辣。其实,有些感觉是很难表达出来的,只有经历了,才能懂得……
一般地说,成就事业很难,需要许多条件,其中必不可少的是胸怀。 从他们这些可亲可敬的老党员身上,我看到了豁达,学到了淡泊,正是因为他们有了厚德载物的精神、豁达大度的气量、宽容待人的心胸,才能在和平年代如此坦然的面对身边发生的一切。
他们虽然身处农村,但思想境界却异常高,我曾经采访过一位农村老党员,看着他居住在破旧的房屋,当时感慨万千,拿出一百块钱给他,大家猜他怎么说?他居然说:是公家的么?是公家给的,我就拿着,若是你自己的,我就不要。朴实的令人心酸……
目前,随着国家的富强,对这些农村老党员的待遇也在逐步提高,从开始每年补助几十元,几百元,到目前的每人每年补助近4000元,这说明国家对他们的认可和感激。希望这些老人们安享晚年,因为他们毕竟是共和国大厦的一粒沙、一块砖!
现在很多时候,当我遇到一些困难或不如意时,总会不由自主的想起镜头中的这些老党员们,然后情绪就会很快调整过来。所以,除了尊敬,我还应该感谢他们给我的精神力量,也正是这种精神上的支持,让我乐意放弃这么多的休息时间,放弃和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乐意顶着各种压力和不理解,坚持为他们留下一张照片,一种回忆。
为了我的梦想,我宁愿节衣缩食,我依然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