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期间活动集锦

端午节期间,县领导到帮扶户进行了走访慰问并安排了下一步的帮扶工作,同时也为帮扶户送上香甜可口的粽子带去了节日的问候。第三堡乡乡领导到...[详情]

划龙舟

“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预《九歌·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也认为“飞龙”即龙舟。

戴香包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沐兰汤

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但文中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或草药,有香气,可煎水沐浴。《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会沭芳”之句。《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五杂俎》记明代人因为“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

佩长命缕

端午节时厌胜佩饰。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放风筝

在中国南方一带,端午节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挂艾草与菖蒲

端午是入夏后第一个节日,气温上升,正是疾病多发的时期,所以在很多年前人们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画额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粽籺"、“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 品味端午 传承文明

      日前,为进一步引导辖区未成年人了解和感受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丰富辖区居民的文化生活,万全区孔家庄街道办事处开展以“品味端午 传承文明”为主题的端午节趣味活动。通过包粽子、品雄黄酒、结五彩绳、折纸符、旱地龙舟比赛等精彩活动,展示民族传统文化魅力,营造和谐社区氛围。陈飞 罗纳 摄

    • 宣化:传承龙舟文化迎端午

      端午节临近,宣化区建宣社区和朝阳街小学共同组织学生开展“传承龙舟文化迎端午”主题活动,孩子们通过亲手绘“龙舟”,开展“旱地龙舟”比赛等活动,传承民俗文化,喜迎传统节日的到来。梁涛 陈晓东 陈菲 摄

    • 品味端午 传承文明

      日前,为进一步引导辖区未成年人了解和感受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丰富辖区居民的文化生活,万全区孔家庄街道办事处开展以“品味端午 传承文明”为主题的端午节趣味活动。通过包粽子、品雄黄酒、结五彩绳、折纸符、旱地龙舟比赛等精彩活动,展示民族传统文化魅力,营造和谐社区氛围。陈飞 罗纳 摄

    • 下花园:高铁工地粽飘香

      2019年6月2日,张家口市下花园区城镇街道办事处志愿者为京张高铁建设者送上亲手包的粽子。梁涛 尹辉 韩龙苗摄

    张家口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