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帧----- ★1971年鲜为人知的“国共合作” ★金瓶梅是明性观念开放的反映 ★真实后宫不止血腥争宠 ★说中国古代年岁的别称 ★科学家牛顿的三件趣事 ★新中国首次选美罕见照 -----第2帧----- 7月19日 星期四农历壬辰年六月初一 【明日天气】 张家口:雷阵雨 32℃-21℃ 东南风微风 ★手机报订阅方式:移 动用户发送短信“zjkb”到10086,每月3元。 ★敬告广大读者、网民:张家口新闻网网址变更为http://www.zjkrbsnews.com,欢迎登陆。 -----第3帧----- 日军方旧地图为钓鱼 岛不属日添证据 ------------ 封面图片:钓鱼 岛和南小岛、北小岛(资料图) 上图:日本军方绘制的《大日本全图》(部分)。图下方标示了琉球中北部及南部诸岛,并无标明钓鱼 岛。 香港《文汇报》17日刊出报道,引述著名钓鱼 岛研究学者郑海麟提供的日方出版物,即日本明治九年(1876年)陆军参谋局绘制出版的《大日本全图》,认为这是迄今所见最有力证明钓鱼 岛列屿不属日本的日方珍贵历史文献。 报道称,《大日本全图》与中国近年现世的200年前清着文献《海国记》互为对证,对钓鱼 岛属于中国作出最有力的回答。 郑海麟表示,《大日本全图》是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旅居日本时在当地书摊淘得的。刚发现此地图时,郑海麟甚为惊讶,这样的地图民间与学界皆荡然无存。 郑海麟说,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分析,该图乃是日本为吞并琉球而作,但图中清楚表明钓鱼 岛列屿不属琉球群岛,由此亦可从反面证明钓鱼 岛列屿属中国领土。该图由于出自日本陆军参谋局,属官方文献性质,具国际法效力,因而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中国社科院海疆问题专家王晓鹏在接受该报访问时表示,日本陆军参谋局绘制的《大日本全图》属官方性质。按照国际法,一国公布的官方地图在领土归属上具有法律效力。(中新网) -----第4帧----- 1971年鲜为人知的“国共合作”:共卫钓鱼 岛 ------------ 上图:重庆谈判时,毛泽 东和蒋介石相互敬酒(资料图)。 众所周知,国共历史上有过两次合作。尽管海峡两岸在祖国统一方面存在着根本性的分歧,但双方在反对外国的侵犯、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等方面,却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共识,进而演绎了特殊条件下一段鲜为人知的“国共合作”。 18 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日本侵占了台湾及附近岛屿,并将钓鱼台群岛划在琉球群岛之内。日本侵华战争失败后,日本将属于台湾的钓鱼 岛等以归冲绳县为由交与美军占领。1970年8月12日,美国驻日本大使馆发言人称:“钓鱼台列岛是琉球群岛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决定归还日本”。对这种公然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行为,海峡两岸不能容rěn。同年12月9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绝不允许美日反动派掠夺我国海底资源》的评论员文章,严厉抨击了美日侵犯中国领土钓鱼列岛主权的行径。与此同时,台湾当局也正式照会日本政府,表明不能同意日本对钓鱼列岛主权的叙述与主张。 美日勾结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激起了海峡两岸人民的美籍华人,尤其是广大青年学生的愤慨。台湾旅美学生首先喊出了“中国领土不容再断送,中国主权不可再丧失”的口号,揭开了“保 钓运动”的序幕。1971年1月29日、30日,美国各地华人成立的“保 钓运动委员会”,组织中国留学生3000余人,在纽约、芝加哥等地举行保卫钓鱼 岛的示 威游 行。从4月10日起,海内外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保 钓运动”。台湾岛内,大学生纷纷上书蒋介石,强烈要求台湾当局维护钓鱼 岛的领土主权。21日,台湾“外交部”发言人再次声明:“对于钓鱼列岛之领土主权,不容丝毫置疑,此项立场始终如一,决不变更。”对此,中国政府外交部发表严正声明指出,美日两国在归还冲绳协定中,把我国钓鱼 岛等岛屿列入归还区域,完全是非法的,这丝毫不能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钓鱼 岛等岛屿的领土主权。 “保 钓运动”尽管没有取得实质性胜利,但是国共两党在运动中为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超越了政见之争和历史上的恩恩怨怨,在行动上虽然没有直接接触和共同行动,却能形成一种默契和共识。大陆和台湾人民,以及广大海外华侨,在运动中互相声援,互相配合,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侵略斗争,显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环球网) -----第5帧----- 【古史钩沉】张之洞为何要“受贿”? ------------- 在古代官场,送礼是一门艺术。既然是艺术,就不能像科学那样,用概念、公式条分缕析说清楚,其中颇多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内容。最常见的做法就是请官员题字、写文章,然后给官员一笔不菲的润笔。 润笔收入,是明清官员重要的收入来源。明朝中期后,社会上逐渐形成向官员购买墨宝和文章的风气。百姓向官员、下级官员向上级官员有事没事就来求字、求文。官员们“勉为其难”地应承下来,写完后再半推半就地接受不菲的润笔。后来,官员不问求文者的人品、事由,只关心润笔的多少。“受其贽者则不问其人贤否,漫尔应之。铜臭者得此,不但裒册而已,或刻石墓亭,为活套家塾。有利其贽而厌其求者,或活套诗若干首以备应付,及其印行,则彼此一律,此其最可笑者也。”到最后,官员题字、文章非出钱不可,没有免费的了。到清朝,这股风气越来越盛,润笔费用越来越高,成为官场半合法的收入,占了部分官员收入的大头。 据说张之洞担任湖广总督的时候,一次因为兴建近代事业缺钱,就打起了润笔的主意。有个富豪的父亲生前名声极差,为了粉饰父亲的生平,更为了“漂白”父亲的恶行,他就迫切想让张之洞出面为父亲写个墓志铭。有个最高父母官的肯定,谁还敢说父亲的坏话?张之洞还真写了。他科举高中,翰林出身,写歌功 颂德的文章自然不在话下。不过,润笔的费用也不低。一字千金,张之洞按照一个字一千两的价格向富豪狠狠敲了一笔润笔费用。他此举好的一面是把这笔巨额润笔投在近代事业上,没有装入私囊;不好的一面是完全不问对象,不顾事实写文章。(凤凰网) -----第6帧----- 【尘封档案】●古代高考一次三场,每场三昼夜。由于中间要两次换场因此实际是九天七夜。第一场考的是八股文,第二场考的则是官场应用文,第三场考策问。科考是考生也是朝廷的大事,为考试顺利进行,开考后号舍就会上锁,无论发生什么事,即便是发生火灾烧死考生也不能开锁。最年长的考生为103岁。 ●1911年拉美排华,华人被杀商铺被抢,清政府立即电令正在北大西洋海域游弋的重巡洋舰“海圻”号向排华最严重几个拉美国家进发。8月清向墨西哥发出最后通牒,墨正式向清赔礼道歉,偿付损失,缉捕暴民。“海圻”号遂取消了进军墨西哥计划。归途,清亡易帜民 国舰队。 ●爱因斯坦成名之前,生活拮据,衣着随便。有一位朋友曾劝他说,应该添置一件大衣,否则难以进入社交界。他笑着答道:“我本来就默默无闻,就是穿得再漂亮也没有人会认识。”几年后,成了大科学家的爱因斯坦和从前一样,依然衣着简朴。那个朋友再次提醒他,快去做件像样的大衣,以便与自己的身份相符。他还是笑着回答说:“现在即使穿得更随便些,同样也会有人认识我。” ●美国十三任总统米勒德-菲尔莫尔出身贫穷农民家庭,落选后经济上陷入困境。他向政府提议给离任总统12000美元的年薪。他说:我们的总统竟无人理睬,在街道的拐角上开个杂货店,这真是国家的耻辱,我们在利用他以后,就让他隐居起来,还任其陷入贫困。但政府未给予任何答复。1874年菲尔莫尔中风死亡。 ●“我们GDP确实惊人,但是,我们能够以此评判国家的状况吗?GDP中还包含着空气污染和烟草消费,它不能保障孩子们的健康,也不能保障孩子们所受教育的质量,甚至不能保障他们无忧无虑的成长…总之,它并不能说明我们幸福!”1968年罗伯特-肯尼迪在竞选美国总统中的发言。 -----第7帧----- 【史学苑】《金瓶梅》是明后期性观念开放的反映 ------------ 如果说起《金瓶梅》,大多数人首先会联想到“禁书”和“情色小说”等词语,那么《金瓶梅》中为何会有如此多的情色描写?其目的真的是作者写来用以毒杀严嵩之子严世蕃吗? 关于《金瓶梅》一书的来历,不少野史传记和民间传说中都曾提及,其作者兰陵笑笑生实为王世贞,为报父仇而写下此书,将大量的情色描写夹杂其中,随后在书中沾毒,送给了严世蕃,严世蕃看书时中毒而死。 对此,中国金瓶梅研究学会(筹)的副会长、山东金瓶梅研究学会的会长王平教授说,这只是一些野史传闻而已,《金瓶梅》中之所以会有如此多的情色描写,实为当时社会环境所致:“大家一说起明朝,可能会想到程朱理学,想到所谓的禁欲。其实恰恰相反,从明朝后期开始,皇帝带头,上行下效,性观念是非常开放的,这也是为什么小说里会有这么多的情色描写,因为那时候整个社会大环境就是这样的,可以说是进入了‘性解放’时代,嫖妓之类的事情非常多。所以说研究《金瓶梅》,对于了解当时的社会是非常有帮助的。”(老人报) -----第8帧----- 苏联女兵曾与希特勒颚骨为伴 ------------ 上图:希特勒自杀时的现场照片。 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宣布投降。然而,在盟军欢庆胜利的时刻,年轻的苏军女翻译官叶连娜-尔热弗丝卡亚却因怀揣秘密而心情复杂。60年后,现年85岁的尔热弗丝卡亚讲出了自己曾与希特勒颚骨为伴的故事。 ●发现尸体 当年,一名红军士兵在希特勒藏身的地下掩体附近发现了一具尸体。苏方怀疑这就是纳粹头子阿道夫-希特勒。因为尸体焚烧后难以辨认但下颚骨保存完好,专家便提出通过牙齿确定身份。 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下令对外保守这一秘密。于是在苏联侦察部队任职的尔热弗丝卡亚接到一个特殊任务:携带装有希特勒下颚骨的盒子,等待专门机构“验明正身”。希特勒颚骨被苏联病理学家从尸体上取下数小时后,被塞进了带有丝绸衬里的小盒子。 ●闭紧嘴巴 苏联士兵在柏林大街上狂欢,尔热弗丝卡亚却不得不与颚骨形影不离。她一只手为战友倒酒,另一只手夹着颚骨盒子。“只有两名官员知道我拿的是什么,我必须闭紧嘴巴。”尔热弗丝卡亚说,“你能想象出那是什么感觉吗?一个像我这样从莫斯科边缘行军到柏林的年轻女孩,站在那儿听着(纳粹德国)宣布投降,心里知道自己手里握着我们拥有希特勒遗体的决定性证据。” 苏联成立了一个秘密机构,这个机构的惟一任务就是验明死者身份。 尔热弗丝卡亚和她的两个上级在柏林展开大搜索后,终于找到希特勒牙医的一名助手。此人证实了希特勒的身份。 ●德方承认 早在1945年5月1日晚间,纳粹德国就已宣布希特勒的死讯。希特勒自杀前还指定德尼茨上将为自己的继任者。德尼茨还发表了广播讲话。德尼茨在讲话中提到:“我们的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已经阵亡。”被盟军捕获的纳粹德国广播时事评论员汉斯-弗里切也确认,希特勒和纳粹德国宣传部长戈培尔等人已经自杀身亡。弗里切被视为戈培尔的首席广播发言人,他的评论是纳粹德国国内外广播的重要内容。(福建支部生活网) -----第9帧----- 【碎片】真实后宫不止血腥争宠 ------------ 近日,阎崇年主讲《大故宫》第二部在央视“百家讲坛”开播。这一次,阎崇年主讲历史中鲜为人知的后宫故事。清史专家阎崇年将视角转向内廷禁地,力图再现后宫风云,详细解读皇室君臣博弈及三千佳丽的后宫风云,更成为近年来首部正说东西六宫的历史著作。 阎崇年介绍,其实真实的后宫,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妃子争宠使坏历史中也有记载,但也有善良甚至互相关怀的一面。 在一些电视剧中,妃子们明争暗斗,为了争夺皇帝的宠爱,对别的妃子使用最为狠毒的伎俩。甚至有的妃子使用麝香,让其他受宠妃子堕胎。对此阎崇年解释,关于后宫里争宠现象确实存在,并且极端的也有使坏陷害,让对方被打入冷宫。这些历史都有记载。但是麝香让人流产这件事是不存在的,应该是后人杜撰。 阎崇年介绍,真实后宫中,如果想对他人使坏。那么这个人首先要买通一位妃子的宫女或者太监,并对这位妃子的食物下毒,这是比较多的手法。但是这么做成功的几率很小很小。 因为宫女和太监们基本都是在妃子选入后宫,就开始跟随主人的侍从,他们的命运都是与自己的主子联系在一块的,与主子有着共同的利益关系,如果主人失宠,那么他们也等于丢了工作,也许都年纪很大了,又要跟一个新的主人。所以在后宫中,暗算陷害别人,成功的几率其实很小。 别看选妃过程好大而风光,但其实都是协理后宫的皇后皇太后在操持的,万人宠爱的皇帝其实并不能择其所好。 一般选妃子从3000佳丽到2000,再到1000,最后选到就剩三位美女,皇帝才会加入最终的选择,在三位美女里选择一位妃子。“这难易程度不亚于当今选美。”阎崇年笑称。 在后宫历史中,历任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的女人,成长经历确实值得当今女性一读。阎崇年说,这样的女人个人修养本身就要很好,不是特别厉害的女人,当然做不到那个位置。心眼要是很窄,早就气死了。她们的成功经历也堪称女性的成功范本。(环球网) -----第10帧----- 【文史小百科】中国古代年岁的别称 ------------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 艾:指5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 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 -----第11帧----- 【名人趣事】牛顿的三件趣事 ------------ ★怀表成了鸡蛋 牛顿从事科学研究时非常专心,时常忘却生活中的小事。有一次,给牛顿做饭的老太太有事要出去,就把鸡蛋放在桌子上说:“先生!我出去买东西,请您自己煮个鸡蛋吃吧,水已经在烧了!” 正在聚精会神地计算的牛顿,头也不抬地“嗯”了一声。老保姆回来以后问牛顿煮了鸡蛋没有,牛顿头也没抬地说:“煮了!”老太太掀开锅盖一看,惊呆了:锅里居然煮了一块怀表,鸡蛋却还在原地放着。原来牛顿忙于计算,胡乱把怀表扔到了锅里。 ★吹肥皂泡的疯老头 牛顿搬进一幢新楼以后,开始研究光线在薄面上是怎样反射的。早上起床穿衣服,他突然想到了研究中的问题,就像被定身法定住了一样,马上开始实验或工作,所以他时常穿错了袜子或者在夏天穿上秋天的衣服。 他提着一桶肥皂水走到院子里,吹起了肥皂泡。你看,他那两只眼睛直盯着飘来飘去的肥皂泡,一个泡破了,接着又吹一个,从太阳一出来他就吹,一吹就是几个小时。 邻居家的小孩子从楼窗上伸出头来,冲他叫:“疯老头!你一只脚没穿袜子!” 邻居家的老太太摇着头:“老小,老小,老了倒成了孩子!” 后来人们知道了这疯老头就是英国皇家学会的研究员,他吹肥皂泡是在研究学问,不禁对他肃然起敬了。 ★实验室的酒肉 牛顿最喜欢的地方就是实验室。他很少在两三点钟以前睡觉,有时整天整夜守在实验室里。为他做饭的保姆只好把饭菜放在外间屋的桌子上。 有一次,牛顿的一位朋友来看他,在实验室外面等了他好久,肚子饿了就独自把桌上的烤鸡吃了,不辞而别。过了好长时间,牛顿的实验告一段落,他才觉出肚子咕咕在叫,赶快跑出来吃鸡。他看到盘子里啃剩下的鸡骨头,就对助手说:“哈哈,我还以为我还没吃饭哩,原来已经吃过了呀!” 还有一回,一个好朋友请牛顿吃饭,一边吃饭一边议论科学问题。饭吃到一半的时候,牛顿站起来说:“对了,还有好酒呢,我去取来咱们一起喝。”说完就向实验室跑去,一去就不回来了。朋友追过去一看,牛顿又摆弄上他的实验了。原来牛顿在取酒的路上忽然想出了一个新的实验方法,将取酒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了。 -----第12帧----- 新中国首次选美罕见照 ------------ 1985年,广州“青春美大赛”的男女选手们的合影。 1985年初,广州市团委为了配合“两个文明建设”和“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策划了一次选美活动,叫做“首届羊城青春美大赛”。这在新中国的大城市还是第一次,也基本上没有外国选美的经验可学。 2月3日晚7时开始预赛,不仅要面试形体仪容,而且要笔试文化知识;不仅选女也选男。共有550多位俊男靓女参加预赛。 通过了预赛的130多人于2月14日参加初赛。由考官对每个人依次进行详细的面试,从上午九点到晚上十点才结束。笔试分十三个室举行,时间为一小时。要求回答的内容包括政治、时事、文学、历史、地理、哲学、政治经济学、数学、化学等共五十条填充题。面试着重仪表、气质、风度、体态、表达能力以及普通话水平等方面。容貌占总分一百分的15%。 初赛之后,选美比赛突遭非议,官司一直打到北京去。老先生们议论纷纷,他们认为广州搞选美是资产阶级自 由化,只讲穿着打扮,不要艰苦奋斗。广州的宣传机构从此对羊城青春美大赛讳莫如深。经主办单位多方努力,才使这次选美幸免于夭折。但正因为有争议,又限制报道,使这次选美更染上了神秘色彩,街谈巷议有赞有弹、沸沸扬扬。 当时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五星级大酒店--中国大酒店的公关经理常玉萍请来了香港的美容化装专家和发型专家来广州免费为参加决赛的十男十女扮靓。那也是公关小姐、美容师、发型师这些新兴行业在中国第一次亮相。198 9年,广东电视台以常玉萍为原型拍摄的电视连续剧《公关小姐》曾风靡全国。 3月6日,决赛在广州中国大酒店举行,选出五男五女为“羊城之星”。不过由于有关方面的干涉,这次选美的图片在内地不许见报。第二天的香港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甚至报眼的位置都登了选美的照片。英文的《南华早报》、《亚洲周刊》还有日本的《朝日新闻》都以大版篇幅刊登了消息。新加坡、马来亚、泰国、还有美加等地的华侨报纸也都进行了刊登。(环球网) -----第13帧----- 感谢您阅读《张家口手机报》,祝您健康快乐!★阅读后请及时删除,以免影响您接收彩信。 ============ 张家口手机报制作 责任编辑:田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