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帧----- 据新华社报道,今日上午,中国共 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为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选举习近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人民大会堂同采访十八大的中外记者亲切见面。 11时53分,习近平等7位十八届中 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热烈的掌声中步入大会堂东大厅,微笑着向在场的中外记者挥手致意。 党的十八大新闻发言人蔡名照向大家介绍后,习近平首先向记者朋友们表示问候。他说,记者朋友们对十八大作了大量报道,向世界传递了许多“中国声音”。他代表大会秘书处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12时12分,见面活动结束。习近平等向中外记者们挥手道别。 来自5大洲42个国家180多家媒体的近250名外国记者,来自港澳台70多家媒体的近100名记者,与内地60多家媒体记者一道,在现场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对见面实况进行了现场直播,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网也进行了现场直播。 -----第2帧----- 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公报(2012年11月15日中国共 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 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于2012年11月15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205人,候补中央委员171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列席会议。 习近平同志主持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根据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提名,通过了中央书记处成员,决定了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批准了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书记、副书记和常务委员会委员人选。名单如下: 一、中央政治局委员 (按姓氏笔画为序) 习近平 马凯 王岐山 王沪 宁 刘云山 刘延东(女) 刘奇葆 许其亮 孙春兰(女) 孙政才 李克强 李建国 李源潮 汪洋 张春贤 张高丽 张德江 范长龙 孟建柱 赵乐际 胡春华 俞正声 栗战书 郭金龙 韩正 二、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 习近平 李克强 张德江 俞正声 刘云山 王岐山 张高丽 三、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习近平 四、中央书记处书记 刘云山 刘奇葆 赵乐际 栗战书 杜青林 赵洪祝 杨晶(蒙古族) 五、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委员 主 席 习近平 副主席 范长龙 许其亮 委 员 常万全 房峰辉 张阳 赵克石 张又侠 吴胜利 马晓天 魏凤和 六、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常务委员会委员 书 记 王岐山 副书记 赵洪祝 黄树贤 李玉赋 杜金才 吴玉良 张军 陈文清 王伟 常务委员会委员(按姓氏笔画为序) 王伟 王岐山 刘滨 江必新 杜金才 李玉赋 吴玉良 邱学强 张军 张纪南 陈文清 周福启 赵洪祝 侯凯 俞贵麟 姚增科 黄树贤 黄晓薇(女) 崔少鹏 (新华社) 特别提示:开动你的手指,关注下一帧《酷历史》,精彩内容继续奉送! -----第3帧----- ★谭敬:假画骗过专业藏家 ★梁启超令儿三书六礼娶徽因 ★邓小 平登山偶遇香港剧组 ★宋代已流行“饭后水果” ★史家胡同里的名人轶事 ★唐玄宗承天门上撒金钱取乐 -----第4帧----- 11月15日 星期四农历壬辰年十月初二 【明日天气】 张家口:多云转晴 1℃~-9℃ 西北风4-5级 过敏气象指数:极不易发 空气污染扩散条件指数:较差 感冒指数:易发 紫外线指数:最弱 穿衣指数:冷 晨练指数:较适宜 ★手机报订阅方式:移 动用户发送短信“zjkb”到10086,每月3元。 ★敬告广大读者、网民:张家口新闻网网址变更为http://www.zjkrbsnews.com,欢迎登陆。 -----第5帧----- 黄奕住:从小剃头匠到大银行家 ------------ 去过厦门鼓浪屿的人,都听说过黄家花园。它豪华、考究,充满欧式风格,是上世纪20年代,一个卑微的剃头匠黄奕住,出洋闯荡,从身无分文到巨富,后回国8个月内所兴建的。这个小小剃头匠日后还成为民 国数一数二的大银行家。他是怎样发财致富的?他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 ★带着36个银圆去新加坡当剃头匠 黄奕住,1868年12月7日,生于福建一个世代贫困的农家。12岁时跟着伯父学理发,3年后成为一个独立行业的青年理发匠。当时他得知在南洋,就业和发财的机会很多,于是决定去南洋谋生。 1885年,黄奕住身藏父母变卖祖产得来的36个银圆,来到新加坡。两年后,三宝垄市政府将佐哈尔广 场开辟为市场,黄奕住在该市场租了一个固定摊位,经营日用食杂及土特产。 ★做糖生意成了“四大糖商”之一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爪哇地区成了世界主要销售糖业的中心。黄奕住在18 95年前后,他专门做糖生意。1914年夏,“一战”爆发,黄奕住以过人的胆识、雄厚的本钱,乘势收购了大量的蔗糖。 到1918年“一战”结束时,黄奕住的资产已经超过3000万盾,成为爪哇最著名的“四大糖商”之一。 ★定居鼓浪屿建黄家花园(封面图为黄家花园) “一战”后,荷兰政府加深了对印尼人民及广大华侨的剥削掠夺,黄奕住感到荷印政府税率苛刻,将来辛苦经营所赚来的钱也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徒劳无功,于是决心业成返国。 1919年4月29日,黄奕住回到厦门。在租界区鼓浪屿定居,建成“黄家花园”。 ★创办民 国时期最大的民营银行 黄奕住在印尼30多年的商海沉浮中,深刻地体会到了银行的作用。1921年年7月5日,中南银行正式在上海开业,是当时全国最大的侨资银行,也是当时全国可以发行钞票的三大银行之一。 黄奕住还于1921年8月7日,在厦门市创办了日兴银行,以沟通厦门与海外华侨的侨汇融资。 黄奕住还在厦门投资房地产。1919年至1935年,他在鼓浪屿建房160座,建筑面积达4.15万平方米,在厦门占首位。在鼓浪屿,几乎所有角落都有他的房产,而且这些房产,如今九成还在。1945年6月15日,77岁的黄奕住去世,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赖晨) -----第6帧----- 徐悲鸿与孙多慈的师生恋:刚刚燃放就戛然而止 ------------ 仿佛命中注定,孙多慈会遇见一代绘画大师徐悲鸿,并成为她终生的恋情。(图为徐悲鸿所画《孙多慈像》) 那年,徐悲鸿在南京中央大学教授美术,也专心绘画,他看到孙多慈第一次交上来的画作,非常吃惊,这个女学生用笔坚实厚重,造型准确传神。 他感觉这个女孩有着与众不同的才华和悟性,而她年轻的脸庞,明亮的眼睛,略带伤感的目光,又让徐悲鸿心生怜悯,就有心培养她。初遇徐悲鸿的孙多慈,心底对他无限崇拜。 徐悲鸿结婚多年,妻子蒋碧微则在他的疏忽中沉醉于交际,两人情感正处于疲倦期。而孙多慈远离家人,独自在学校,于是在传授和习艺,倾诉与聆听中很自然地熟识与接近了。 1933年徐悲鸿离开学校远赴欧洲举办巡回展览,他们之间关系似乎有些不同了,在长达一年多的分别时间,孙多慈发现徐悲鸿在她心里有多重要。 这师生恋情传得非常快,徐悲鸿的妻子蒋碧微闻得此事,心内燃起大火。孙多慈见老师进退维谷处境为难,压抑所受的伤害和内心的痛楚,她理智冷静而主动地中断了学业,匆促地离开南京中央大学,回到家乡安庆女子中学任教。“慈悲之恋”在刚刚燃放时就戛然而止了。 后孙家父母把已经26岁的孙多慈,嫁给了倾慕她才华的官员许绍棣。 后来,孙多慈随丈夫到了台湾,任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主任,并日益精研绘画,她的画浑厚而深沉,专家称她继承了徐悲鸿的衣钵真传。上世纪五十年代,孙多慈在中山堂看画展遇见蒋碧微,昔日情敌带给她的竟是徐悲鸿在北京病逝的消息。 听到这个消息,她脸色大变,眼泪夺眶而出,瞬刻就在她面前晕倒过去。孙多慈整整三年素服素食,难有欢颜,真的为徐悲鸿守了三年孝。徐悲鸿的离世,带走了孙多慈全部的感情,无法驱散她刻骨的忧郁,长期的压抑让她的身体一直不好,她草草淡淡地活着,在1975年追随她的所爱逝去了,享年63岁。(冯慧莲) -----第7帧----- 【如烟往事】谭敬:假画骗过专业藏家和博物馆 ------------ 古画名作历来是人们追捧的对象,也是造假作伪者的主要目标。说起中国近代集团作伪,不能不提民 国时期的谭敬。现在收藏界知道他大名的人不多了,但在新中国成立前的上海滩,他可是大名鼎鼎。他率人所作的假画,不知让多少藏家和博物馆上当受骗。 谭敬出生于经商世家,有较高的文化修养。由于他的经济实力雄厚,购买字画只问好坏不计价格,所以在很短时间内,就收藏了许多元代书画,其中有张逊的《双钩墨竹图》、南宋赵子固的《水仙图》、赵子昂的《双松平远图》、倪云林的《虞山林壑图》。 1947年左右,谭敬和他的师兄汤安开始大量制作假画,出售给收藏家或收藏机构。汤安找到书画界的一批高手来造假画。其中,许征白仿画,郑竹友仿款字,胡经刻图章,汤安在全色做旧之后交由王超群装裱完成。 他们造假的地点是今天上海岳阳路的谭敬私人住宅,一座旧式花园洋房。这个造假集团,在当时是极其隐蔽的,外界无人知晓,平时只有谭敬和北京画家金城的女婿徐安来。徐家中存有很多旧印谱和旧纸、旧笔、旧墨,提供给谭敬造假集团使用。据说谭敬对所造假画要求非常严格,很多用来造假的纸、绢、颜料都是清宫旧物,造出来的假画主要是通过洋行的买办销售到国外去。 曾有一位洋人仰慕谭敬大名,通过上海古玩商洪玉林和谭结识后,一次就从他的手中以1000两黄金的价格买走了8件高仿古画。谭敬到底卖出了多少高仿的古代书画,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了。(张蔚星) -----第8帧----- 梁启超令梁思成三书六礼娶徽因 ------------ 梁思成与林徽因的故事近百年来传颂不倦,却很少人知道这段看似顺理成章的美好姻缘在背后所经历的种种秘闻与波折。 ★林父逝后梁家资助徽因完成学业 据《南长街54号梁氏档案》披露,林长民过世之后,林徽因曾因经济拮据,打算在美国休学一年用来打工挣学费,梁启超得悉后,决定一直资助她直至学业完成。那还是未完婚之前,梁启超已经视“这位林家女公子”为自家孩儿抚养,因有这份世侄女般的亲情,他对于这对新人的婚仪也格外操心重视。 ★以郑重订婚礼告慰林家 1927年,梁启超已病重入院,他去信仲弟梁启勋,让其代为筹措这对璧人的庙见大礼、文定大礼。举办庙见礼时,梁思成已决定于东北大学应聘。尽管两人不在国内,但梁启超认为婚姻之事不能草率,当时林父(林长民)去世不久,这场订婚礼的郑重也是给予林家的最大安慰。 ★聘物玉印上刻“长宜子孙” 庙见礼、文定礼本中亲朋好友、媒人、见面礼、利是红包、布置新房的情况等事无巨细,梁启超躬亲一一列出,很是详尽,且每步的安排极为考究。 信中提到的玉印,虽然只是聘礼中的一件,形质、印文无不考虑周全,但慈父的良苦用心跃然纸上。“我家所购者印文拟不刻徽音(林徽因原名)名,但刻‘长宜子孙’四字阴文,请托君庸代购代刻。” 儿子和未来媳妇不在,自己又染病在身,仍心系爱子婚事,依足订婚礼数差人督办,梁启超的拳拳父爱即便今日看来,也是极为动人的。(邓燕婷) -----第9帧----- 邓小 平登山偶遇香港剧组 ------------ 这张照片是邓小 平唯一和香港电影演员的合影。1979年7月11日至16日,75岁的邓小 平健步登临黄山,遇上一行古装打扮的香港人,原来这是正在黄山取景,拍摄《白发魔女传》的香港剧组。在黄山巧遇国家领导人,剧组于是在拍片现场热烈邀请邓小 平和该剧两位主要演员合影。盛情之下,邓小 平欣然接受。这张照片上,左边的女演员是鲍起静,右边是男演员方平,两人是同行也是夫妻。 -----第10帧----- 【钩沉】宋代已流行“饭后水果” ------------ 现代人虽然对饭后吃水果习以为常,甚至还被误以为这才是“现代生活”的一种象征。其实,古代许多饮食方法,其见识、花样、时尚等,都会令现代人折腰。大宋王朝城市居民中晚餐桌上,吃完主食便上“水果拼盘”。 众所周知,大宋王朝是当时全球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其京城更被普遍认为是旧时最繁华的大都市。“水果拼盘”的出现并流行,似乎就能让现代人领略到宋代市民饮食“色香味美”相互交融的艺术氛围。宋代城市居民对水果的需求量非常大,在食品店,水果与饮食几乎是平分秋色,即一半对一半。 史载,由于当时的运输障碍,宋代的“水果拼盘”中也包括了晒制的干果片、香药果子等,种类繁多,卖水果的小商小贩也特别多,水果商贩被称为“果子行”。这点,创造了“目录学”这个词的宋代状元苏象先的文字记载可以证明。 在他记述他祖父——宋代天文学家、天文机械制造家和药物学家苏颂行状的文字中便能窥见一斑:“苏颂曾雇一婢女,此女一家十口住在曹门外,无其他职业,专为果子行锤取石莲肉度日。夏天要锤莲百十车……”以此推算,水果在宋代城市饮食中可谓产销两旺。而这种局面的形成,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忽视达官贵人对水果的喜好和推崇。 宋代城市居民饮食中流行的“水果拼盘”和“饭后水果”,与现代饮食风尚的形成和流行方式是一致的。虽然他们引领一种饮食风潮肩负的“使命”各不相同,但其寄托于舌尖、胃口上的追求也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赵柒斤) -----第11帧----- 史家胡同里的名人轶事 ------------ 1947—1948年的史家胡同户口调查表显示,曾住在这里的文人雅士不胜枚举。但最有传奇色彩的当属作家、画家凌叔华。 凌叔华出生于一个旧式文人大家庭。父亲凌福彭与康有为同榜中进士,辜鸿铭、陈寅恪、齐白石等是家里的常客。 凌叔华小时候曾跟着宫廷画师缪素筠、郝漱玉学画。1921年,凌叔华考入燕京大学,先学习自然科学,后学习英语、日语。 由于在画会上结识了徐志摩、陈西滢,后来这二位竟成了凌府的常客,并时常带朋友来,高谈阔论。凌叔华背着守旧的父亲,与陈西滢秘恋了两年多,直到1926年,二位恋人央求一位长辈出面,凌福彭才同意女儿与陈西滢结婚。 陈西滢1922年从英国获博士学位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凌叔华与陈西滢结婚后,凌福彭将自己家的后花园,作陪嫁让女儿、女婿居住。1946年,陈西滢任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凌1947年随夫定居伦敦,先后在巴黎、伦敦、波士顿、新加坡举办个人画展。她曾五次回国,遍访名山大川,写了许多介绍祖国风土人情和文化艺术的作品。 198 9年底,凌叔华也许是感到来日不多,她下决心在最后的日子里回到北京家。1990年5月,凌叔华在弥留之际,被女儿、外孙用担架抬到她90年前出生的地方。此时,她的家已经被改作史家胡同幼儿园。凌叔华望着自己家的老宅和身边的这些孩子,仿佛浮现出自己童年时的影子。她低声说:“妈妈等我回家吃饭。” -----第12帧----- 【钩沉】唐玄宗承天门上撒金钱取乐 ------------ 唐玄宗在位期间做出很多新奇的事情。著名的“金钱会”就是玄宗的发明。过程是这样:皇帝在长安城承天门上陈乐设宴招待臣属,其间要向楼下抛撒金钱作赏赐,允许中书门下五品以上官及诸司三品以上官争抢。 文献中的金钱,都没有直接说是“真黄钱”或金“开元通宝”,不过当时可称之为“钱”的主要是开元通宝,“真黄钱”应该是俗称。金钱不会是流通货币,但用途很广泛。宫中粉黛经常玩抛掷金钱的游戏。《开元别记》载:“明皇与妃子在花萼楼下掷金钱,以远近为线,赛其元掷于地者,以金觥为赏,今里巷犹效之。”说出了游戏规则,还吸引了皇帝参与,并以更加珍贵的金觥作为赢者的赏赐。 金钱在宫中甚至还有过“投钱赌寝”。“明皇未得妃子,宫中嫔妃辈,投金钱赌侍帝寝,以亲者为胜,召入妃子,遂罢此戏。”唐代宫廷内还有一种“洗儿”习俗,即婴儿生下后三天或满月要替其洗身,此时客人要馈赠金银钱。(齐东方) -----第13帧----- 欢迎您加入张家口手机报读者QQ群:238858195;关注新浪微博@张家口手机报,将您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告诉我们!感谢您阅读《张家口手机报》,祝您健康快乐! ★阅读后请及时删除,以免影响您接收彩信。 ============ 张家口手机报制作 责任编辑:侯志勇 李丽华 田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