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帧----- ★孝庄身边最神秘女人苏麻喇 ★1936年卓别林两次驻足上海 ★古代人形式多样的护齿法 ★汉哀帝不爱江山偏爱美男 ★曾国藩教子有方无纨绔子弟 ★武则天挑选男宠的必备条件 ★谢无量放浪不羁用财如粪土 ★沈阳故宫采取地热取暖 -----第2帧----- 11月22日 星期四农历壬辰年十月初九 【明日天气】 张家口:晴 2℃~-9℃ 西北风3-4级 过敏气象指数:极不易发 空气污染扩散条件指数:良 感冒指数:极易发 紫外线指数:最弱 穿衣指数:寒冷 晨练指数:较不宜 ★手机报订阅方式:移 动用户发送短信“zjkb”到10086,每月3元。 ★敬告广大读者、网民:张家口新闻网网址变更为http://www.zjkrbsnews.com,欢迎登陆。 ★温馨提示 2013年《张家口晚报》征订活动现已开始,精彩内容不容错过。欢迎广大读者朋友积极订阅,全年定价156元。征订电话:2051990/15030300124 。 -----第3帧----- 最牛北漂:齐白石57岁独闯京城 ------------ ★木匠生涯为艺术创作奠定基础 186 4年1月1日,齐白石出生在湖南湘潭县城以南的一个叫杏子坞的小村庄,小名叫阿芝,大名叫齐纯芝。木匠生涯是齐白石人生的第一个重要阶段,齐白石直到27岁都是木匠,这为他后来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7岁遇贵人“寿三爷”相助 白石老人每逢人生转折的重要时刻都有贵人相助。27岁这一年,齐白石遇到了他艺术生涯开始的恩师——胡沁园,人称寿三爷,是湘潭地区非常有名的财主,也是有名的文人。寿三爷让自己的家庭教师、当地非常有名的陈少藩免费教他。就这样,齐白石正式拜胡沁园和陈少藩为师,从此,齐白石被胡沁园领上了职业艺术家的道路。 拜师之后,老师为他起名齐璜,号生,别号“白石山人”,这也是齐白石名字的来历。 ★37岁拜经学宗师王湘绮为师 齐白石37岁时遇到了生命中又一个贵人--一代经学宗师王湘绮,诗文被认为是当时天下第一。齐白石拜在一代经学宗师王湘绮门下。实际上,王湘绮对齐白石的艺术没有给予具体的指点,但却扩大了齐白石的交往圈子。齐白石结交的人物层次更高了,这让他的眼界、心胸更加开阔。 ★57岁一掷舍千秋从头开始 齐白石用了8年时间五出五归,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五出五归之后齐白石已将近50岁,他又用了8年时间幽居故乡,在行完万里路之后回头来读万卷书。不过,当时湖南成了战场,无奈之下来到北京避难。谁知来到北京之后画却卖不出去,作为一个职业画家,他不得不进行了波澜壮阔的衰年变法。齐白石57岁到北京后,画挂在琉璃厂却无人问津,于是他听从陈师曾的意见,毅然变法。我们知道艺术家要在晚年变法是很难的,因为要打破多年形成的习惯。齐白石是一掷舍千秋,从头开始。 变法用去齐白石十年的时间,十年之后,齐白石开创了红花墨叶派,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开宗立派。 白石老人开始渐入佳境,可谓“红花墨叶扫凡胎,墨海灵光五色开”。(吕立新) -----第4帧----- 【钩沉】孝庄身边最神秘女人苏麻喇姑 ------------ 历史上的苏茉儿的确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她是蒙古族人,1612年前后出生在科尔沁大草原一个贫苦牧民之家。最初名字叫苏茉儿。顺治晚期或康熙年间改称满名苏麻喇,她病逝后宫中上下都尊称她为苏麻喇姑。 由于苏麻喇姑天生美丽聪慧,远近皆知,被科尔沁贝勒府看中,让她进府当上了贝勒寨桑的二女儿本布泰的贴身侍女。这位二小姐不是别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孝庄文皇后。后本布泰到了后金都城盛京,与后金汗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成婚。苏麻喇姑作为本布泰的贴身侍女,也随主人陪嫁到了盛京。 顺治元年清军入关,苏麻喇姑随已被尊为皇太后的本布泰到达北京。 这位来自蒙古草原的姑娘,自从进了贝勒府以后,眼界不断扩大,文化修养也迅速提高。她不仅蒙语讲得好,而且很快掌握了满语和汉语,特别是那一手漂亮的满文,赢得了全宫上下的称赞。于是,她奉孝庄皇太后之命,充当了幼年康熙帝的第一任满文老师。 苏麻喇姑与孝庄文皇后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厮守达60余年,二人之间实际上早已超出了一般的主仆关系。特别是在皇太极驾崩后,孝庄文皇后刚刚31岁,青春鼎盛便过上了孀居生活,很需要有一位知音相伴,而与她年龄相仿、一直独身的侍女苏麻喇姑,当然是她的最佳人选。 康熙二十六年,孝庄文皇后病逝。这给苏麻喇姑以巨大的精神打击,使她陷入了悲伤、孤独、无聊之中,这时的苏麻喇姑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了。为了排解她的悲伤和孤独,康熙皇帝决定把皇十二子胤淘交由苏麻喇姑抚养。为了报答浩荡皇恩,她又重新振作起来,把一个女人天生的母爱和全部的精力倾注到了胤淘身上。 苏麻喇姑在生活上有两个与人不同的特点:一是终年不浴,只有到年终最后一天即除夕之日,才用少量的水洗一洗身体;二是终生不吃药,即便病情再重,也不服用任何药物。她的这两个特殊的生活习惯就连康熙皇帝都很清楚。何以如此?人们曾有不同的解释,但都不能令人信服。不过,她的身体却一直很好,活到了90多岁,这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时代,当然算是难得的高寿。 康熙四十四年九月初七日(1705年10月24日),苏麻喇姑去世,终年90多岁。 -----第5帧----- 1936年卓别林两次驻足上海 ------------ 1936年,著名喜剧大师卓别林在完成《摩登时代》之后又一次周游环球,在三个月内先后两次来到上海。在上海,他见到了梅兰芳、刘海粟、胡蝶等新老朋友,并欣赏了中国的国画和京剧。 ★与梅兰芳会晤(图为卓别林与梅兰芳) 1936年3月9日,卓别林与《摩登时代》女主角宝莲-高黛同乘“柯立基总统号”海轮抵沪。 这次,卓别林在上海一共只逗留了十几个小时,活动内容安排得非常紧凑。 当天傍晚5时半,卓别林出席了上海文艺界为他在公园饭店举行的茶话会,主持人是梅兰芳先生。梅先生说,1930年访美演出时他曾会晤过卓别林。这次见面可说是旧友重逢,两人紧紧握手,感慨无穷。 ★受访赴宴听戏跳舞 晚上6点半,卓别林在华懋饭店接受记者采访。记者采访结束后,卓别林匆匆赶往国际饭店,出席由万国艺术剧社举行的晚宴。 晚宴后,梅兰芳陪同卓别林去了大世界隔壁的共舞台,观赏京剧连台本戏《火烧红莲寺》。 之后,卓别林一行又赶到新光大戏院去看马连良的《法门寺》。梅兰芳因为临时有事没去,陪同他们的是中国旅行社的瞿关亮先生。 瞿先生坐在卓别林旁边,随时把剧情和唱词解释给他听,而卓别林就像一位真正的戏迷,细细品味着马连良的唱腔,右手在膝上轻轻叩击着节拍,不时和观众一起叫好。 从“新光”出来,卓别林游兴不减,又至“百乐门”参加舞会,直到凌晨3点才回华懋饭店休息。第二天上午8点,他就乘原轮离开上海去香港。 卓别林在游历了香港、西贡、曼谷等地后,于1936年5月12日再次来到上海,当他闻听4月间上海首映《摩登时代》的盛况后,非常高兴。遗憾的是,他没能实现上次许下的“回来时在上海多住几天”的心愿,只在百乐门饭店留宿一晚,次日早晨就乘船转道日本返回美国了。(马永章) -----第6帧----- 古人形式多样的护齿法------------ 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掌握了一些护齿方法。在《礼记》中有“鸡初鸣,咸漱”的记载,可见在清晨漱口是当时的一种洁牙方法。古人常使用的漱口水有酒、醋、盐水、茶水等,酒、醋、盐水等有解毒杀菌的作用,而茶叶中含有氟和维生素,可以防蛀,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西晋时出现了“牙签”的记载。东晋医药学家葛洪在《抱朴子》中提到叩齿健齿法,即上下齿轻轻相互叩击,此法至今仍有人奉行,且证实有效,其机理是通过叩齿给予齿龈以适度的刺激,促进牙周血液循环,预防牙周疾患,以达到固齿的目的。 我国最早的牙齿洁具是杨柳枝,在晚唐时期,人们会把杨柳枝泡在水里,要用的时候,用牙齿咬开杨柳枝,里面的杨柳纤维就会支出来,好像细小的木梳齿,古语“晨嚼齿木”自此诞生。后来,考古学家在辽代的墓穴中发现过骨质的牙刷柄,它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牙刷实物,距今已有1000多年。而牙刷一词的出现,始于元代,主要在上层社会中使用,价钱昂贵。(刘亮) -----第7帧----- 汉哀帝不爱江山爱美男 ------------ 历史上有一位皇帝,他不爱江山,不爱美女,却独爱一个美男,爱就爱了吧,还要把自己的皇位当聘礼,来迎娶那个帅哥的爱情。真正达到了痴情皇帝的最高境界--视皇位为粪土、视爱情为全部。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汉哀帝刘欣。 汉成帝在龙榻上“因公殉职”,汉哀帝顺利接过大汉王朝的皇位,开始了自己传奇性的后半生。刚继位时的刘欣同志能不花钱就不花钱,能花半文钱就尽量不花一文钱,颇有一番节约闹革命的架势。同时,他在国家事务上兢兢业业,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让宦官等业余选手插手。一时间,朝野内外备感欣慰,感到国家振兴有望朝廷翕然望至治焉。 生活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汉哀帝不愠不火地治理了国家三年之后,一个美男子的闯入使他的政治生涯开始倒车,这个男子就是董贤。董贤是御史董恭的儿子,开始只是个太子舍人的小官。他人长得很有个性,帅得只需换换发型就成了“美女”。用现在一个流行的词来说就是中性人。 建平二年(公元前五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汉哀帝与董贤邂逅了,如果要在前面加个定语的话就是“致命”,不只是他的命,还有西汉王朝的命。此后事情一发不可收拾,汉哀帝与董帅哥擦出惊人的爱情火花。爱一个人的最高境界是“爱你胜过爱自己”,汉哀帝深刻领会了这一点。 皇宫里的金银珠宝原本是他的私人财产,他却义无反顾地送给了董贤,而且都是给对方最好的,留给自己次一点的。有了珠宝,就得有能装得下珠宝的房子,汉哀帝接着就在北宫门外大建宅邸。 他不仅要做董贤在阳间的保姆,还要做阴间的保姆。他在建造自己义陵的同时,特意在旁边留出一块空地给董贤修墓,希望死了以后也可以经常串串门,谈谈情,说说爱。 无论如何,汉哀帝管得了身前,管不了身后。元寿二年六月,二十六岁的汉哀帝病死。王莽抓住朝中对董贤的普遍不满,取消董贤在皇宫的居住权,后又罢免他的大司马一职。董贤知道大难临头,就在当天和妻子一起自杀,也算是为疼爱自己的汉哀帝殉情。 作为一个皇帝而言,汉哀帝的爱情行为无疑是不当的。然而,作为一个敢爱敢恨的男人,他无疑是可爱的,值得同情的。他用皇帝的方式全心全意地爱着董贤,一直到死。对于身边从不缺乏美人的皇帝来说,这简直是个奇迹。 -----第8帧----- 曾国藩教子有方子孙无纨绔子弟 ------------ 曾国藩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个颇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不但文武兼备,拜相封候,教育孩子也卓有成效。一百多年来,他的子孙中没有一个纨绔子弟,个个都很成器。 纵观曾国藩的著述和书信,可以看出他的育儿秘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读书明理,学会做人。曾国藩认为,一个人要想将来有所作为,就得有深广的学识,就得有过硬的本领。学识和本领从哪里来?当然靠读书。 艰苦朴素,勤俭持家。虽然曾国藩身居高位,家境殷实,但对孩子的要求十分严格。从小他就让自己的孩子生活在乡下,并且要求饭菜不能太丰盛,衣着不能太华丽。 与人为善,宽以待人。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就得学会尊重别人。他教育孩子,与人相处要和善友好,能让人时且让人,能容人处且容人,对于别人的错误要宽容大度。 以孝为先,以和为贵。如果一个人不懂得反哺,不懂得感恩,即便有经天纬地之才,那又有何用呢?和乃兴家、兴国之本。国是大家,家是小家,和睦共处,则万事兴隆。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曾国藩总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孩子们树立良好的榜样。凡是曾国藩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他从不要求孩子做到。对于孩子身上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他不是以父亲的威严加以训斥和指责,而是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改变孩子,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周礼) -----第9帧----- 【史实】武则天挑选男宠的必备条件 ------------ 男宠,也就是供贵妇人玩弄的美男子。应该说,武则天招纳男宠,主要是用来浇灭欲火的,这与武氏家族女性普遍性 欲较强的基因有关。 武则天的男宠都是美男。薛怀义是一个相貌不凡、高大威猛的帅哥。张易之“年二十余,白皙美姿容”,张昌宗“面似莲花”,二人都长得十分貌美标致。年轻貌美是武则天挑选男宠的首要条件。 武则天的男宠都是猛男。薛怀义“有非常材用,可以近侍”,武则天试过后“悦之”,且“恩遇日深”。 年轻、貌美、健壮,是武则天挑选男宠的三个必备条件。武则天晚年虽然欲望亢奋,但终其一生也不过四个男宠而已。四人中,薛怀义是千金公主悄悄献媚,张昌宗是太平公主秘密推荐,张易之是张昌宗顺带引荐,沈南qiú是武则天的地下情人,入宫时均未造成恶劣影响。 因为男宠一事,武则天遭到了世人的非议。但她招纳男宠时,唐高宗已死,武则天是寡妇,是独身,是正常交友,不存在淫 荡问题。 -----第10帧----- 名士作风谢无量:放浪不羁用财如粪土 ------------ 谢无量(1884—196 4)是著名的学者、杰出的诗人,也是一位书法家。但他平生放浪不羁,诙谐百出,极富风趣,可说是亦学人,亦奇士也,故在当时的文化界中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谢无量幼年即随父迁居安徽芜湖、庐江。后在上海与马一浮、马君武共同创办了翻译会社,出版杂志名《翻译世界》,内容多系翻译世界名著,也有一些社会科学书籍,每月出一册,共出了六期。 1903年邹容因著《革命军》被捕入狱,谢无量遂逃往日本,次年回国。1905年受聘于安徽公学任教。1907年1月,应章太炎、于右任之邀重游北京,担任《京报》主笔,每日著文评论时政。 1912年他赴上海为中华书局编书,1926年至1927年转任南京东南大学、上海中国公学教授。1930年任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1938年在香港卖字为生。1940年任四川大学中文系主任,常与老友马一浮诗歌唱和。1949年应熊克武之邀任中国公学文学院院长。1952年任四川博物馆馆长,四川文史馆研究员。1960年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196 4年12月7日在北京逝世。 谢氏性好挥霍,用财直如粪土,虽数十年均主讲席,而时时闹穷。他每年必赴上海小住,至则例必住“一品香”。妓院赌场,足迹常至,卜昼卜夜,必至“三光”而止。所谓“三光”者,乃人光、钱光、天光也。 谢无量天资聪慧,读书过目成诵,下笔极快,正如古人所说倚马千言可待,不过他的生活却很随便,名士气十足,从旧社会说,是有魏晋风度,就今日而言,不免过于散漫自 由了。(蔡登山) -----第11帧----- 【点滴】沈阳故宫采取地热取暖 ------------ 现代人们装修房子,最时髦的采暖方式莫过于使用地热了--既保障了温度,又节省空间。其实在300多年前,“地热”取暖方式就为沈阳故宫所采用了。(图为沈阳故宫清宁宫里的西炕) 当时的工匠,把锅灶的烟道设计在地面下,从地下通到各个宫内。比如清宁宫地下的烟道,呈鱼刺形,中间是空的,当锅灶处有火燃起时,余温就会沿着烟道烘热地面,这样既增加室温,还节约了不少能源。有趣的是,烧炕和加热地面的烟囱并没有修建在房顶上,而是建在屋后的地面上,高大的烟囱不但有很好的排烟效果,而且使皇家建筑整洁美观。 除了这种集中供暖,各个宫内也都备有火炉。火炉也叫火盆或熏笼。熏笼的形状大小有很大的区别,大的可达数百斤,高一米多,有三足、四足的,有点像古时的鼎。小的则如西瓜一般大小,随手可提,有放在脚下暖脚的脚炉,也有暖手的手炉,火炉里燃起炭火就可以取暖。北方冬天漫长,即使是在皇宫之中,烧柴取暖也是个大事,为此宫廷里专门设置了管理冬季取暖的相关事宜的机构,比如惜薪司,就是专管供应皇宫内薪炭的机构。根据清宫规定,皇帝、后妃等每人的地位名分不同,每日供应木炭数量、质量也有所不同。 古代“地热取暖”虽然好处多多,但是这种灶坑用于生火,通过火道将热力传向室内各个角落的取暖方式,确实是不折不扣的“贵族产物”,单是铺设地下烟道一项,就要耗费不少人力物力,所以这种“地热”只在皇室住所和寺院中才有发现。(姜渌波) -----第12帧----- 和shēn缘何让乾隆离不开他 ------------ 事实上,对和shēn的全面定位应该是政治家、经济官僚、诗人、学者、艺术鉴赏家和政治斗争的失败者。在乾隆后期,他在整顿国家财政制度、管理文化事务,特别是外交事务方面,都做出了相当杰出的贡献。 他主编了《四库全书》《大清一统志》《三通》等大型丛书,《红楼梦》能流行于世,据说他的功劳尤大;因为精通多种语言,所以和shēn实际上充任了当时的外交部长,曾多次负责接待朝鲜、英国等国的使臣。 仅这些才能,已经足以使乾隆离不开他。更何况和shēn还有另一项为皇帝所急需的天赋,那就是--理财。 和shēn深通现金流动起来后的巨大威力。在不动产与现金面前,他显然对现金更感兴趣。他的贪污受贿所得,一小部分用于扩大不动产,更多的部分,则用于各种工商业投资,其范围涵盖了金融、地产、矿山、物流、医药、商业等许多行业。 他在北京城内拥有当铺12座,他还经营印铺、账局、瓷器铺、药铺、古玩铺、弓箭铺、柜箱铺、鞍毡铺、粮食店、酒店、杠房、石灰窑等。此外,他家还专门备了80辆大马车,从事运输业。这些行业的收益率,当然远远高于地租。就是那些不动产,他也尽可能选择用来出租。 成为乾隆皇帝的私人助理后,他的经营天才迅速得到了体现,并迅速得到乾隆的重视。乾隆四十一年,他出任内务府大臣。在此之前,这个负责皇室财政的机构经常是入不敷出。而他就任之后不久,就面貌一新,不但弥补了以前的赤字,还出现了盈余。乾隆对和shēn的理财本领愈加刮目,所有与财政有关的部门渐渐都划归和shēn一人把持,他先后任户部侍郎、户部尚书、管理户部三库、内务府大臣。“伊竟将户部事务一人把持,变更成例,不许部臣参议一字。”(张宏杰) -----第13帧----- 欢迎您加入张家口手机报读者QQ群:238858195;关注新浪微博@张家口手机报,将您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告诉我们!感谢您阅读《张家口手机报》,祝您健康快乐! ★阅读后请及时删除,以免影响您接收彩信。 ============ 张家口手机报制作 责任编辑:李丽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