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帧-----

【导读】
★刘伯承要邓小 平主持追悼会
★《三国志》里刘备并不仁德
★中国第一位影后的悲惨命运
★古人发明木制俊男美女劝酒
★大师启功自嘲面微圆皮欠厚
★光绪年间超拉风的人车合影
★李莲英玩“PS”变出慈禧合照

-----第2帧-----

11月29日 星期四
农历壬辰年十月十六

【明日天气】
张家口:晴
-2℃~-9℃
东南风微风

过敏气象指数:极不易发
空气污染扩散条件指数:良
感冒指数:极易发
紫外线指数:弱
穿衣指数:寒冷
晨练指数:不宜

★手机报订阅方式:移 动用户发送短信“zjkb”到10086,每月3元。

★敬告广大读者、网民:张家口新闻网网址变更为http://www.zjkrbsnews.com,欢迎登陆。

★温馨提示
2013年《张家口晚报》征订活动现已开始,精彩内容不容错过。欢迎广大读者朋友积极订阅,全年定价156元。征订电话:2051990/15030300124。

-----第3帧-----

【秘闻】
宋代和尚为何能娶妻生子
------------
自东汉时期佛教传入我国以来,佛教教义虽有多种变化,但独身灭欲是一直不变的,并视为教规之一。

然而到了宋代,却出现和尚娶妻生子的奇怪现象。宋代和尚尤其是岭南地区的僧人为什么能娶妻生子?世俗女子为什么敢于嫁给和尚?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佛儒两教融合并世俗化的结果。到了宋代,禅宗发展到了新的程度,世俗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宋代皇帝推崇文人儒家,反过来对佛教采取了宽容扶植的政策。这样有意无意地促成了和尚娶妻的现象。

二是国家人口急需补充的需要。经过五代十国的多年战乱,国家人口需要补充,而佛教的禁欲修身恰与儒家思想相驳,为了更适应国情、民 意,和尚能娶妻生子这种“两全其美”的现象有意无意的出现了。

三是由于宋代僧侣是比较富有和特殊的群体。大概是由于利益所趋,世俗女子觉得嫁给和尚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这种现象起于何时?终于何时?最后因何消失?宋代和尚娶妻现象有无普遍意义?北方情况又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第4帧-----

【传说】
古人面试:姜子牙最有创意孔子险丧命
------------
★最主动的面试--姜子牙
姜子牙大半生穷困潦倒,80多岁时老婆又和他离了婚。得知文王姬昌正在广揽人才的消息后,才离开商朝,不辞劳苦来到周的领地渭水之滨,主动向应试方靠拢。

到渭水后,先是在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上下了工夫,把“渭水河边有个钓鱼的穷老头能断人生死”宣传得家喻户晓。之后又玩起了行为艺术--用直钩钓鱼,终于惊动了姬昌。

姬昌兴师动众地亲自前去诚心聘请,并当即委以重任。让面试本末倒置,把用人单位当猴耍,姜子牙当属第一人。

★最坎坷的面试--孔子
博学好礼的孔子在20多岁时就有了远大的政治报复,此后在鲁国担任司寇多年,55岁时,得不到重用的他带着学生周游列国,希望能够得到重用。可惜宣传的“施仁政”等主张,在穷兵黩武的诸侯王们眼中简直就是一堆破烂,并没有太大用处。

因此,孔子先后到卫、曹、宋、郑、陈、楚等列国面试多次,不但没有得到重用,还几次身陷绝境,差点丢了性命。

★最尴尬的面试--孟浩然
孟浩然40岁时游长安,跟王维结为好友。一天,王维私邀他进入内署,正巧碰到唐玄宗驾临。孟浩然竟惊慌地躲避到床下。后玄宗面试他时,本该好好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华,可惜他又晕头昏脑地选错了作品:“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这句诗让唐玄宗龙心不悦:“你不想当官,反倒打一耙,说我不用你,真会诬陷人!”于是对他置之不理。(刘志杰)

-----第5帧-----

【史实】
刘伯承要邓小 平主持追悼会
------------
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后,日本学者竹内实等人撰文说:刘伯承对前来看望自己的华国锋说:“我死后只提一个要求,就是要邓小 平主持追悼会,否则决不进八宝山,让我的儿子把我的尸体扔进荒郊野外去算了。”

成为中央第二代领导核心的邓小 平,没有忘记老战友,他经常来到刘伯承病榻前探视,经常独自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那里陷入回忆与深思。就是在他的倡议下,1982年8月6日,中 共十一届七中全会通过了《给刘伯承同志的致敬信》。

1986年10月7日,刘伯承走完了他94年的人生旅程。7天后,中央在京西万寿路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礼堂前厅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那天,邓小 平率全家子孙最先来到灵堂。卓琳与刘帅的夫人汪荣华抱头痛哭。邓朴方摇着轮椅来到刘伯伯面前,给这位为自己取名的老者送别。

邓小 平向刘伯承三鞠躬,然后长久地伫立在遗体前,凝视着,深思着,泪水无声地顺着脸颊流了下来。这是跨越了时空的宣泄,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酝酿,它是圣洁的祭礼,献给师长和战友。

10月16日,刘伯承的追悼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追悼大会由与他偕行近半个世纪的老搭档邓小 平主持。

-----第6帧-----

【浮沉】
《三国志》里的刘备并不仁德
------------
如果把《三国志》里刘备传记抽丝剥茧地梳理出一个脉络,你会发现:他就是个“渣”。

小时候家里穷,邻居出钱供他上学,他却把这些钱用来买名牌、斗狗玩马;三十来岁下了岗,公孙瓒收留了他,却只因为徐州陶谦给了他4000丹阳兵就义无反顾地跳了槽;在他被吕布追得走投无路的时候,曹操给他地盘,供他吃喝,替他出气,但在曹操官渡之战最危急的时刻,刘备却勇敢地在他背后插了一刀。

当然,正面报道也有,比如他一个饱受赞誉的特点是:宁可无数次丢了老婆孩子,也要带上兄弟和百姓。这简直就是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的典型啊!但如果仔细想一想,什么叫私?什么是己?他虽然回回都把家人给丢了,但从来就没有牺牲过自己。

这些事情反而更加证明了刘备的自私。在他心里,从来就没有把老婆和闺女当回事儿,因为对他来说,这些人都是没有价值的,是他生命里极为次要的东西。兄弟们可以替他上阵杀敌,百姓可以成为他立业的根基,老婆有什么用?没了再娶啊!

就这样一个前科无数寡恩无情之辈,却能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原因何在呢?因为刘备是一个天生的政治家。他没有多少文韬,武略也有限,却有着强大的领导能力。有抱负、有胸襟、知人善用、用人不疑。

-----第7帧-----

【如烟往事】
中国首位电影皇后的悲惨命运
------------
很多人以为胡蝶是中国第一位电影皇后,事实上在她之前,张织云已经是电影皇后了。

张织云没多少文化,又只会说粤语,幸亏那时是默片时代,让她不灵光的语言可以藏拙。好在张织云性格好,肯下工夫又谦虚好学,电影公司愿意捧她。1926年,举行了电影皇后的评选。在12名入选的女演员中,张织云以2146票当选,成为中国第一位电影皇后。

张织云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茶叶大王唐季珊乘虚而入。唐在乡下有老婆,他全仰仗着老婆家的权势,所以是不敢离婚的。张织云明白,可她在红得发紫时,哪里会往悲观里想。

在最初的日子,唐季珊对她不错,还带她游历欧洲。唐季珊把她带到好莱坞,原希望她能凭着电影皇后的身份拍戏发一笔横财,哪知好莱坞根本没看上张织云。

张织云与唐季珊在一起两年,挥霍无度,而电影这时也从默片转到有声,阮玲玉、胡蝶开始成为新偶像,张织云被人逐渐淡忘。当唐季珊移情别恋又搭上阮玲玉时,张织云的好日子也结束了。

事业与情感的双重打击让张织云一蹶不振。她花光所有积蓄,辗转一些城市。据说,最后到了沿街乞讨的地步,上世纪70年代死于香港街头。

-----第8帧-----

【发现】
古人发明木制俊男美女劝酒
------------
酒文化在传中国饮食文化中占据极其特殊的地位。宴会上为了尽兴,总有人想尽一切办法向他人劝酒。现代人劝酒,只能运用自己的机敏才智和巧舌如簧,而在古代,却有人发明了可以代替自己去劝酒的机器人。

《朝野佥载》中记载:“北齐兰陵王有巧思”,制作了一个跳舞的胡人男子。兰陵王心中想要劝谁喝酒,胡人就高高捧起酒杯,面向对方,低头作揖劝让。此中机关,连当时的人都“莫知其所由也”,现在的人,估计也猜不透。

《朝野佥载》还记载:唐初,洛州有位县官叫殷文亮,他制作了一个美女机器人,既能唱歌又会吹笙。如果哪位客人酒杯里的酒没有喝干,木制的机器人就不再给他斟酒;如果没有喝尽兴,木制的美女就会连唱带吹地劝人继续饮酒。殷文亮用木头制作的这两个劝酒机器人,任凭今人绞尽脑汁,也是猜测不出它们的玄机。

-----第9帧-----

【人物春秋】
大师启功自嘲:面微圆,皮欠厚
------------
启功先生扬名不在于他是雍正皇帝八代玄孙,也不于他是北京师范大学的资深教授,而在于他的书法艺术、古代书画碑帖鉴定和古文学研究的造诣。在这几个领域中,启功先生给人庄重深厚严谨脱俗的感觉,和搞笑没有什么关系。不过,大师在生活中却十分幽默,经常令人rěn俊不禁。

★和自己搞笑
启功先生在他六十六岁时,自撰墓志铭:“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没有人像启功那样,提前27年用搞笑的打油诗给自己盖棺定论了。

★和学生搞笑
文 革后北师大第一批研究生毕业,几个同学去拜访启功先生。一位四川籍同学说回四川大学谋职,先生自告奋勇说可以写一封推荐信,说着就退到小书桌提笔铺纸写起来。同学们继续聊天,没几句,先生已经写好。展开一读,竟是一篇古雅典重语言精美朗朗上口的骈体文,在座同学无不惊呼赞叹。先生徐徐说道:“这是我的强项,其实我最适合做一名专起草文书的僚员。”

★和病痛搞笑
先生晚年,多有病痛,颈椎骨质增生导致头晕,开始不大去医院,一旦去了,搞笑打油诗也就来了。

做了颈椎牵引术,吟《西江月》:“七节颈椎生刺,六斤铁饼拴牢。长绳牵系两三条,头上几根活套。虽不轻松愉快,略同锻炼晨操。洗冤录里每篇瞧,不见这般上吊。” (晓方)

-----第10帧-----

【镜头】
光绪年间非常拉风的人车合影
------------
这一张是大清光绪年间拍的,照片上这俩人多有意思。一哥、一弟,一中、一西,挺有创意的吧。再看看这辆车,绝对今天“宝马”的价。英国造,不是“兰翎”就是“三枪”。

知道为什么拆了前挡泥板、挡链板和前后闸吗?那是为了方便用鞋底儿当闸使唤。这不是没文化,是酷!不知在哪部老电影上看到:要刹车了,抬起右腿,把鞋底儿往前车轮的后边一踩,车就老老实实地站住了!(胡顺天)

-----第11帧-----

【追忆】
李莲英玩“PS”变出与慈禧合照
------------
清代大太监李莲英,虽是身份卑微的太监,但因权势过人,总能呼风唤雨,为所欲为。然而,李莲英也曾经做过一件令人不解的事情。(图为慈禧与李莲英真实合影,左为崔玉贵,右为李莲英。)

清末官场上有个人叫岑春煊,这个人嫉恶如仇,对那些贪官污吏恨之入骨,敢于直面弹 劾,当时的官员对他的憎恨程度。

1907年,有人在香港悬赏一百万元买岑春煊下台。一个叫陈少白的人决定拿下悬赏金,他知道慈禧太后最恨康有为、梁启超等保皇党,于是,陈少白费尽心思,终于想到了一招:他把岑春煊的照片和梁启超、麦孟华的照片经过处理,合成了一张三人的亲密合影照。

陈少白把照片先出售给上海的媒体,之后便一发而不可收,各大报馆纷纷转载。这下,几乎没人不信岑春煊是保皇党的人了。接着,陈少白又贿赂了宫里的太监,把有关报道和照片摆到了慈禧的眼前。慈禧果然勃然大怒。

慈禧大怒,岑春煊也急了。怎么办?岑春煊想到了自己的朋友李莲英。两人一商量,李莲英想出了一着险棋,李莲英立刻把慈禧的一张慈眉善目的观音照片找来,把自己的照片如法炮制,自己站在慈禧身后,弄了一张合影,送给了慈禧。慈禧一看,没有这样的事啊!疑惑地问李莲英,李莲英趁机揭露了陈少白的把戏。

这一招还真起了大作用,慈禧不仅没有怪罪李莲英和岑春煊,而且还将岑春煊委以重任。关键时刻,为了朋友,走了这招险棋,显然是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不过,李莲英做了,而且做成了。

-----第12帧-----

欢迎您加入张家口手机报读者QQ群:238858195;关注新浪微博@张家口手机报,将您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告诉我们!

感谢您阅读《张家口手机报》,祝您健康快乐!
★阅读后请及时删除,以免影响您接收彩信。

============
张家口手机报制作
责任编辑:李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