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帧-----

【导读】
★笛艺大师冯子存
★万里长城第一门
★千古文明开涿鹿
★认亲达人张作霖

中国古代的冷兵器战争多为近身搏斗,对力量的要求决定了主要是男人的舞台。但是,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也出现了很多驰骋疆场、战功赫赫的巾帼英雄。那么她们究竟都是谁呢?详情请看第三帧。

-----第2帧-----

2月27日 星期三
农历癸巳年正月十八

【明日天气】
张家口:多云
-2℃~-16℃ 西北风5-6级
宣化:多云
-2℃~-16℃ 西北风5-6级
万全:多云
-2℃~-16℃ 西北风5-6级
怀安:多云
-2℃~-16℃ 西北风5-6级
阳原:多云
0℃~-15℃ 西北风5-6级
蔚县:多云
-1℃~-16℃ 西北风5-6级
涿鹿:多云
1℃~-14℃ 西北风5-6级
怀来:多云
0℃~-15℃ 西北风5-6级
赤城:小雪转多云
-2℃~-16℃ 西北风5-6级
崇礼:小雪转多云
-6℃~-21℃ 西北风5-6级
沽源:小雪转多云
-11℃~-24℃ 西北风5-6级
康保:小雪转多云
-11℃~-23℃ 西北风5-6级
张北:小雪转多云
-8℃~-22℃ 西北风5-6级
尚义:多云
-9℃~-22℃ 西北风5-6级

过敏气象指数:极不易发
空气扩散条件指数:中
感冒指数:极易发
紫外线指数:最弱
穿衣指数:寒冷
晨练指数:适宜

★手机报订阅方式:移动用户发送短信“zjkb”到10086,每月3元。

-----第3帧-----

【史海探秘】
中国历史上的女将
----------
中国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将,是商高宗武丁的王后妇好,她带兵东征西讨,鼎助夫君将商朝版图扩大了数倍。妇好不仅善战,还掌管着祭祀与占卜的权力,连武丁都怕她三分。

此后,中国 军中女将层出不穷。西汉末年,先后出现了两个农民起义女领袖吕母、迟昭平;北朝,有众所周知的花木兰;隋朝初年,有排除障碍带领所辖八州归附隋朝的冼夫人。

至唐代,唐高祖的三女儿平阳公主曾组建一支部队,为创建大唐江山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支部队军纪严明,作战英勇,得到了广泛拥护。今山西平定县的“娘子关”,就是因平阳公主的驻军而命名的。

宋朝,有著名抗金女英雄梁红玉。建炎四年(1130年)春,金军从杭州饱掠财物北归,梁红玉指挥宋军,把金兀术的军队困在了黄天荡,使金军丧胆,再也不敢轻易越过长江南侵。她的名气,毫不逊于她的丈夫韩世忠。

明朝,赫赫有名的四川忠州女子秦良玉,是列入国家编制的“正牌”女将军。她自幼随父习文练武,善骑射,通诗文,有智谋。丈夫死后,继任其职,曾派出族人救援沈阳抗击后金,也曾亲率三千“白杆兵”北上镇守山海关。

清兵入关南下,她坚持抗清,战功卓著,累功至太子太保、中军都督府左都督、镇东将军、四川总兵官、忠贞侯。据说,崇祯皇帝还写诗夸赞她:“学就四川作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1860年,英法侵略军占领北京后四处掳掠,十九岁的谢庄女子冯婉贞与父亲冯三保一起,带领民团打败英法军队,保护了谢庄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成为传诵一时的英雄。

抗日战争时期,有两位蒙古女王公--西旗的奇仲芳和东旗的巴云英,都曾率领数百蒙古亲兵,开展抗日游击战,并受到了宋美龄的称赞。

蓬蓬乱世,名垂青史的中国女将,数不胜数。同样是巾帼女豪的秋瑾在诗中写道:“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羊城晚报)

-----第4帧-----

【张垣人物志】
笛艺大师冯子存
----------
冯子存(1904-1987年),河北阳原县人。

冯子存与同时代的许多民间艺术家如阿炳、侯宝林等一样,虽然家境贫寒,命途多舛,识字不多,但自幼就接受着艺术的熏陶,而且有着很高的艺术天分。他的大哥会拉板胡、四胡,当过吹鼓手,二哥会吹笛子,冯子存很小就跟着他们在村里闹社火,敲锣打鼓凑热闹。

11岁那年,他学会了吹笛子,并开始为高跷队伴奏。17岁时随大哥到包头谋生,白天学习皮毛手艺,夜晚和当地的乐手聚在一起,吹拉弹唱。1925年,冯子存与艺友组成卖艺班子,把二人台带回家乡,使这一剧种在张家口地区流传开来,受到了群众的欢迎。1927年,冯子存流浪卖艺到了尚义县,他一边卖香烟、瓜子,一边继续苦练笛子艺术,坝上风大,他就迎着大风吹笛,叫做吹“顶风笛”。冯子存的笛子艺术在艰难困苦中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老百姓把他的笛子誉作“神梅”,送他艺名“吹破天”。

新中国成立后,冯子存先后到察北文艺宣传队、龙烟铁矿宣传队,担任演奏员。他刻苦学习乐理知识,并逐步开始了笛子曲的改编和创作,独奏曲《喜相逢》、《放风筝》就产生于这个时期。1953年,他带着这两首曲子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轰动了北京,汇演结束后,就被留到中央歌舞团任独奏演员。

冯子存是第一个使竹笛成为独奏乐器的笛艺家,中国的笛子虽然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只是宫廷音乐和文人琴乐中具依附性的合奏乐器,冯子存以他华丽豪放的演奏技巧和浓郁的中国民族风格的笛子曲,使人们感觉到了这一古老乐器的魅力。到北京后,冯子存频频外出演出,他的笛声传遍了大江南北,也传到国外,冯子存的演奏在国外被誉为“魔术般的笛子”。

冯子存的艺术才华日益迸射出来,他开始了笛子曲的创作,从1949年到1965年,他创作改编笛子曲41首,至今广为流传的也有近20首,代表作品《喜相逢》还被改编成木琴、小提琴、钢琴独奏曲,并被选入亚洲音乐教材,成为世界名曲。

冯子存196 4年调入中国音乐学院,担任了吹打教研室主任,在之后的岁月里,他全身心地地投入到培养专业笛子人才的工作中,他的很多学生已经成为知名的笛子演奏家。

-----第5帧-----

【老照片】
万里长城第一门
----------
万里长城有山海关、嘉峪关、居庸关,却只有一道门,就是位于张家口市主城区北端的大境门。大境门始建于清顺治元年,至今已有360年的历史。大境门的拱门洞上方有四个颜体大字:大好河山,为民 国年间察哈尔都统高维岳1927年所书。登上大境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雄伟的万里长城,这座长城是在北魏、北齐长城的基础上修建的,属于外长城,当时起着阻止游牧民族进入,保护内长城,保护北京的作用。成吉思汗就是在这里以四万铁骑击败金朝四十万大军,导致了金朝的灭亡。大境门是蒙汉民族团结融合的互市门,张家口远在明代就是“茶马互市”之所,蒙古族群众将他们盛产的马匹、皮毛运到大境门一带,与内地的茶叶、丝绸、布匹进行交易。

-----第6帧-----

【历史人物】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
----------
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第7帧-----

【碎片】
千古文明开涿鹿
----------
张家口涿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大量历史文献记载:约5000年前,黄帝、炎帝、蚩尤三大始祖汇聚涿鹿,进行了历史上有名的“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黄帝取胜后“合符釜山”并“定都涿鹿”,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根基。至今涿鹿境内还比较完好地保存着黄帝城、桥山、黄帝泉、釜山、蚩尤寨、蚩尤泉、蚩尤坟、炎帝营等23处关于三祖的遗址遗迹及大量相关的出土文物。在中华三祖堂内供奉着这三位祖先,居中的黄帝气宇轩昂,右侧的炎帝睿智儒雅,左侧的蚩尤勇武彪悍。而不远处的黄帝城,除了两座黄帝的塑像,一片绿色,只能依稀看到周边的城墙。

对当地人来说,黄帝泉应该比黄帝城更有实际作用。黄帝泉,传说是黄帝濯浴的地方,初见到也不觉得有什么奇特之处。工作人员介绍说,泉水源于地下1700--5000米的深层水,共有七个泉眼,冬不结冰、夏不生腐,常年水温保持在12摄氏度左右,当地七个村庄常年饮用此水。而且水中含有氡气可用来预报地震。

-----第8帧-----

【奇趣妙谈】
好难听
----------
清末殿试,有贡士名叫王国钧,名字含义本不错,国钧者,国家和重任也。王国钧在殿试中名列前茅,慈禧念了王的姓名却说:“好难听。”因为这三个字与“亡国君”相谐,实在太不吉利,王国钧固此被抑置三甲,蹉跎以终。

-----第9帧-----

【稗官野记】
认亲达人张作霖
------------
张作霖为人有个特点,对上一级人物和对自己有救命之恩的便认干爹干娘;平级中,都与之结拜为兄弟;对下级,视为子侄。一生认有四十多位干爹、干妈,留下文字记载的就有十二位,其中有穷困潦倒的老妪,也有富甲一方的豪绅,还有权倾东北的高 官。

-----第10帧-----

★手机报线上联系方式:
新浪微博:@张家口手机报
腾讯QQ群:238858195
手机报短信互动平台:提供新闻线索、挑错或者提建议,发送至106585132。(免收信息费)

★本手机报由张家口日报社和张家口移动联合出品。

感谢您阅读《张家口手机报》,祝您健康快乐!

★阅读后请及时删除,以免影响您接收彩信。
============
张家口手机报制作
责任编辑:侯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