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帧-----

【导读】
★30年代水母宫
★风流才子唐寅
★“拜高堂”缘由
★貂蝉结局之谜

皇帝是中国封建社会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但最早皇和帝并不是一个词,而分别是两个称号,如“三皇”、“五帝”,最早的国家最高统治者大多则以“王”来称呼,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齐王、燕王、赵王……详情请看第三帧。

-----第2帧-----

3月13日 星期三
农历癸巳年二月初二

【明日天气】
张家口:晴
10℃~-3℃ 东南风微风
宣化:晴
10℃~-5℃ 东南风微风
万全:晴
10℃~-3℃ 东南风微风
怀安:晴
10℃~-3℃ 东南风微风
阳原:晴
10℃~-4℃ 东南风微风
蔚县:晴
10℃~-4℃ 东南风微风
涿鹿:晴
12℃~-1℃ 东南风微风
怀来:晴
11℃~-2℃ 东南风微风
赤城:晴
9℃~-9℃ 东南风微风
崇礼:晴
8℃~-8℃ 东南风微风
沽源:晴
5℃~-7℃ 西南风3-4级
康保:晴
6℃~-7℃ 西南风3-4级
张北:晴
8℃~-5℃ 西南风3-4级
尚义:晴
8℃~-6℃ 西南风3-4级

过敏气象指数:易发
空气扩散条件指数:良
感冒指数:极易发
紫外线指数:弱
穿衣指数:寒冷
晨练指数:较不宜

★手机报订阅方式:移动用户发送短信“zjkb”到10086,每月3元。

-----第3帧-----

【史海探秘】
皇帝一词始于何时
----------
首次将皇帝俩字用来称呼国家最高统治者,始于秦始皇嬴政。那么,秦始皇是怎么确定这一名称的呢?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逐渐衰微。于是,一些实力强大的诸侯国的国君便自称为“王”。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挥鞭四举,灭掉了其他六国,平定天下,统一中国。嬴政认为,自己的功业是亘古未有的,甚至连“三皇五帝”都比不上。为了“称成功,传后世”,他决定改变“王”的称号。于是,召集群臣,商议改号之事。丞相王绾说:“三皇五帝虽然是天下共主,可他们实际上占领的土地不过方圆千里。自商周起,称‘王’者才真正拥有了天下,而且他们的丰功伟绩可以维持七八百年。所以说‘王’的称号最好。”嬴政听了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商朝七百年、周八百年的天下不算什么,我要的是万世永传的朝代。”这时,李斯开口了,他说:“如今四海之内皆是陛下的囊中之物,这是从未有过的事。陛下的功绩自然为三皇五帝所不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而泰皇最尊贵,臣认为陛下可称泰皇。”嬴政听罢连连点头:“依我看,‘泰皇’仍没多大区别。不如去‘泰’留‘皇’,采上古‘帝’号,称‘皇帝’。我称始皇帝,后世以数计,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

就这样,秦王嬴政成了中国历史上的“始皇帝”,后世因而通称他为“秦始皇”。

从秦始皇算起,中国的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当过皇帝的人多达千余位。其中,在位时间最长的是清圣祖康熙,皇帝当了61年;最短命的皇帝是1916年倒行逆施称帝的袁世凯,皇帝梦只做了84天。寿命最长的皇帝是清高宗乾隆,享年8 9岁;寿命最短的是东汉殇帝刘隆,2岁夭亡。

-----第4帧-----

【张垣人物志】
冯唐
----------
冯唐,西汉代郡(今张家口蔚县)人,《史记》、《汉书》有传。

冯唐的祖父是战国时赵国人。他的父亲移居到代郡。汉朝建立后,又迁到安陵。冯唐以孝行著称于时,被举荐做了中郎署长,侍奉汉文帝。

汉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年),汉景帝即位,让冯唐去做楚国的丞相,不久又被免职。

汉武帝即位后,征求贤良之士,众人举荐冯唐。冯唐这年已90多岁,不能再做官了,于是任用他的儿子冯遂做了郎官。冯遂,字王孙,也是杰出的人才,是司马迁的好朋友。(刘徙)

-----第5帧-----

【老照片】
30年代的水母宫
----------
位于市区西北3.5公里的卧云山下。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其四周榆柳环合,松青柏翠,草木繁茂,因此也称为森林公园。

水母宫背后的卧云山,山势巍峨,树木茏葱,山头白云缭绕,一派肃静幽静。山下有一泉水出石洞而奔涌,水流清澈甘美,终年不涸,被称之为“大水泉”。其水质为含锶与偏硅酸的优质矿泉水,还因为水质较硬,含硫、铝等矿物质,有宜于浸泡、洗鞣毛皮,效果极佳。水母宫就建在“大水泉”之上,依山就势,碧瓦朱门。宫下幽深的隧洞,泉水淙淙。宫前为青砖牌坊,上书“水母宫”三个金色大字,两侧“有求”“必应”。宫前朱檐悬匾,笔力遒劲,气势如虹。宫内塑水母娘娘和侍女塑像,两侧为大型壁画《出入回宫图》,其中《昭君出塞》、《文姬归汉》更表达了当时皮都人民蒙汉友好、贸易往来的热闹景象。

-----第6帧-----

【历史人物】
风流才子唐寅
----------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据传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第7帧-----

【碎片】
“拜高堂”缘由
----------
古代新人结婚,拜堂的时候,主持的人都会喊:“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拜高堂就是拜父母,那么为什么要用到“高堂”这个词呢?

“堂”这个字,《说文解字》是这么解释的:“堂,殿也。”也就是说,在最初,堂和殿是一码事儿。但随着封建社会出现,帝王越来越高贵,连字眼都要有专用的,所以从唐代之后,殿专门指帝王的居所,和堂就区别开了。老百姓住的屋子,有堂屋,就是正房。

“高堂”这个词里的“堂”,指的是内堂。内堂是什么地方呢?是父母的居所。过去的习惯,是要到父母的居处去问安,问候尊长的起居--您今天怎么样?是不是挺好的?至于这个“高”字,有一种解释说,是因为要在高大的厅堂里拜见父母;而另一种说法认为,“高”字表示一种尊敬之意。不管怎么解释,“高堂”本来是指一种处所,是显示父母之尊的地方,所以久而久之,就引申为父母的代称了。“堂”这个字,经常被引申为母亲的代称。比如刚才说到的内堂,有时就专门指代母亲。还有一种文雅的称呼“萱堂”,也是对母亲的敬称。这个词出自《诗经·卫风》中的一句诗,大意是说,要在北堂种上萱草。什么是萱草呢?说起它的另外一个名字,大家肯定熟悉,就是忘忧草。也就是说,古人认为在北堂种萱草,可以忘忧。那么这个“北堂”是指哪里呢?一般就是母亲所住的屋子。所以人们就用“萱堂”来指代母亲的居所,引申为母亲的代称了。

做儿女的,在外面不管有多少愁怨,回到家里,吃几口母亲做的饭菜,和她发几句牢骚,什么事儿都放下了--母亲就是儿女的忘忧草。

-----第8帧-----

【野史逸闻】
貂蝉结局之谜
----------
1.不知所终。在《三国志平话》中,吕布被曹操擒获,斩于白门楼,从此貂蝉也没了下文。名著《三国演义》的处理方式是:曹操擒杀吕布,将她载回许都。从此,貂蝉就与读者永别了。

2.惨遭杀害。民间传说曹操绞杀吕布后,貂蝉落到刘备手里,刘备、张飞都想娶她,关公怕误了国事,一刀斩之。《三国志玉玺传》也有“关羽斩貂蝉”的情节:关羽亲自擒貂蝉,问她谁是豪杰,貂蝉夸赞刘关张而贬低老公吕布,关羽认为她“忘义无情非好人”,故而挥剑斩之。

3.自杀。明剧《关公与貂蝉》,剧中的貂蝉向关羽痛说内心冤屈,详述其施展美人计为汉室除害的经历,赢得关羽的爱慕,但关羽毕竟是事业型男人,决计为复兴汉室献身,貂蝉只好怀着满腔柔情自刎。

4.看破红尘。明代人撰写的杂剧《女豪杰》说貂蝉修道成仙,而杂剧《锦云堂暗定连环计》则说她出家做了尼姑。

-----第9帧-----

【稗官野记】
赛珍珠
------------
赛珍珠,18 92年生于美国,4个月后随传教士父亲迁到中国,她先学会汉语和中国民俗,18岁时赴美读书后回到中国任教并开始写作。1934年因战乱她被迫离开中国,在美国改嫁出版商总裁,并在193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深爱着中国,具有中华民 国和美国双重国籍,有人说她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

-----第10帧-----

★手机报线上联系方式:
新浪微博:@张家口手机报
腾讯QQ群:238858195
手机报短信互动平台:提供新闻线索、挑错或者提建议,发送至106585132。(免收信息费)

★本手机报由张家口日报社和张家口移动联合出品。

感谢您阅读《张家口手机报》,祝您健康快乐!

★阅读后请及时删除,以免影响您接收彩信。
============
张家口手机报制作
责任编辑:侯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