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帧-----

【导读】
★张家口市堡子里
★唐代大诗人李白
★从年号里看荒唐
★北宋三球迷皇帝

战国时期,我国出了一位神医,名叫扁鹊。这个故事,读过初中的人都熟悉。但是,扁鹊在行医前是干什么的?他的医术是从哪儿学来的?详情请看第三帧。

-----第2帧-----

3月27日 星期三
农历癸巳年二月十六

【明日天气】
张家口:晴
8℃~-4℃ 西北风微风
宣化:晴
10℃~-5℃ 西北风微风
万全:晴
8℃~-4℃ 西北风微风
怀安:晴
8℃~-4℃ 西北风微风
阳原:晴
13℃~-5℃ 西北风微风
蔚县:晴
13℃~-5℃ 西北风微风
涿鹿:晴
12℃~-3℃ 西北风微风
怀来:晴
12℃~-4℃ 西北风微风
赤城:晴
8℃~-10℃ 西北风微风
崇礼:晴
5℃~-10℃ 西北风微风
沽源:晴
1℃~-12℃ 西北风3-4级
康保:晴
1℃~-12℃ 西北风3-4级
张北:晴
2℃~-10℃ 西北风3-4级
尚义:晴
3℃~-11℃ 西北风3-4级

过敏气象指数:易发
空气扩散条件指数:良
感冒指数:极易发
紫外线指数:最弱
穿衣指数:冷
晨练指数:较不宜

-----第3帧-----

【史海探秘】
名医扁鹊究竟师承何处
----------
战国时期,我国出了一位神医,名叫扁鹊。他发觉齐桓侯有病,主动要给他治病。而齐桓侯却讳疾忌医,不承认有病,以致病入骨髓,不治身亡。这个故事,读过初中的人都熟悉。但是,扁鹊在行医前是干什么的?他的医术是从哪儿学来的?对此,一般人恐怕就不知道了。因为中学课本上的《扁鹊》一文只选《史记》本传的最后部分,而其青年时期的活动则在本传的开头。
  
本传说,扁鹊年轻时为人舍长。所谓舍,就是春秋战国时的客馆、宾馆。《周礼·天官·冢宰》云:“掌舍。掌王之会同之舍。”《庄子·说剑》云:“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所谓舍长,《史记索隐》是这样解释的:“刘氏云:守客馆之帅,故号云舍长也。”按照现在的说法,舍长就是宾馆的总经理。扁鹊从小就干宾馆,当舍长,并且一干就是十几年。

在这期间,有位名叫长桑君的老者,经常下榻该宾馆。别人都拿他不当一回事,只有扁鹊看出他不是寻常的客人,十几年如一日,一直恭恭敬敬地接待他,热情周到地服侍他。扁鹊恭谨的服务态度感动了长桑君,这位老者终于将自己珍藏的医药秘方全部传授给他。打那,扁鹊就离开宾馆,悬壶行医,奔波在齐赵大地,为百姓诊脉治病。
  
扁鹊医术高超,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就已全面运用“望、闻、问、切”方法诊断疾病。他尤擅切脉,开创我国中医脉学理论的先河。在临床实践中,经常综合运用多种医疗技术为人治病,效果相当不错。最有名的例子是,虢国太子暴病身亡,而扁鹊则断定他得的是尸蹶症(假死病),就综合运用针刺、火灸、拔火罐、服汤药、按摩、恢复神智、活动身躯等多种手法,终于使行将就木的虢太子死而复生。从此,他的“神医”美名更鹊起天下。

除高超的医疗技术外,他还始终坚持“六不治”的医疗原则,标示了他高尚的医德和反对迷信巫术的唯物主 义思想。所有这些,使他当时在全中国和全世界都独领风骚,并且形成了扁鹊学派,对后世医学影响极大。《文史天地》杂志

-----第4帧-----

【张垣人物志】
范升
----------
范升,字辩卿,东汉代郡(今张家口阳原县)人。《后汉书》有传。

范升从小就成了孤儿,被外家亲戚收养。他9岁就通晓《论语》、《孝经》,长大后研究《梁丘易》、《老子》,传授知识,教育学生。

王莽新朝时,范升被大司空王邑用为议曹史,当时王莽频发兵役,征赋繁重,范升就向王邑提出反对意见。王邑虽然表示同意,但并不采纳,于是范升称病请求回老家。王邑不准许,命令他出使上党,结果和刘秀的汉军遭遇,于是就留在了汉军。

汉光武帝建武二年(26年),光武帝刘秀求贤纳士,范升被封为议郎,任国学博士。

汉明帝永平年间(58年-75年),范升曾经做过聊城县令,后来逝于家中。(刘徙)

-----第5帧-----

【老照片】
张家口市堡子里
----------
堡子里是张家口堡的俗称。张家口堡是张家口市区最早的城堡,是张家口市区的“原点”与“根”。据史籍记载,张家口堡始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指挥张文主持营建张家口堡。堡方四里有奇。城高三丈二尺。东南两面开有城门,东门曰‘永镇’,南门曰‘承恩’。”因该堡以北有东、西太平山对峙如巨口,故名“张家口”。张家口堡是长城防线宣府镇(宣化)的要塞,在阻止蒙古军队的进犯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战争中从未失守过,故以“武城”之誉而雄冠北疆。直到2008年,堡子里才被评为省保单位。

-----第6帧-----

【历史人物】
唐代大诗人李白
----------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汉族,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第7帧-----

【碎片】
从年号里看荒唐
----------
年号起于汉武帝,这当然指的是中国。受中国文化影响,东南亚诸国中,日本、朝鲜和越南,都曾使用或仍在使用年号。

年号是个很麻烦的东西,因经常变换而不利于纪年;但历代皇帝是不会去考虑这些的,动辄改元,有的甚至一年之中,一改再改,直到明朝,才定下来一帝一年号。但仍有例外,一是英宗,年号先为“正统”,后为“天顺”,是因为正统十四年七月,酋长也先大举进犯中原,英宗听信了一个太监的献议,御驾亲征,结果五十万大军在居庸关外的土木堡被围,皇帝就做了人家的俘虏。后来当然还是回来了,又经无数的曲折,也得以复辟归位,改年号为“天顺”,于是一个皇帝,就有了两个年号。二是光宗,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即位,在位仅一月便崩逝,是因为荒淫无度。

明末有名的三大案:梃击、红丸、移宫,其中红丸一案,就涉及到光宗。光宗常洛做太子时,宠幸两个“选侍”,都姓李,称为东李、西李;即位以后,郑贵妃为了笼络他,又一次性送给他四个“美人”。郑贵妃是他父亲神宗遗下的妃子,其子常洵,曾和他争太子位,所以这郑贵妃的馈赠“四美”,实在是包藏祸心。这么多的美人随侍,非吃药不能应付,以致常洛从即位第五日起就开始生病,后又吃了鸿胪寺丞李可灼献上的红丸,结果就一命呜呼了。这就是所谓的红丸案。他的长子熹宗继位,定明年年号为“天启”,如此,光宗当了一月的皇帝,竟没有年号。又因为定即位之日起至年底,为“泰昌元年”,竟至于一年之中,三帝两年号,这在正统的皇朝,也算绝无仅有了。

-----第8帧-----

【野史逸闻】
北宋三球迷皇帝
----------
北宋时期,踢球运动在京城开封非常流行,不仅老百姓喜欢踢球,连平时威风八面的皇帝也成了名副其实的“球迷”。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和宋徽宗赵佶就是北宋历史上著名的“球迷”皇帝,他们踢球的故事也很有趣。

开封流行的球类运动主要有两种,一种叫“蹴鞠”,和现在的足球基本一样,“蹴”就是踢的意思,“鞠”是一种以皮革为外壳、里面装满毛发的实心球;另一种叫“击鞠”,或叫“击球”,是骑在马身上用球杖打的球。当时,在京城开封,蹴鞠这种踢球活动最受人们的喜爱,赵匡胤、赵光义和赵佶喜欢的就是蹴鞠。

赵匡胤和赵光义都是军人出身,喜欢体育运动,他们都将踢球作为工作之余最主要的体育娱乐活动。赵匡胤做了皇帝后,还带着赵光义和赵普、石守信等几个人一起踢球,他们兴高采烈,神采飞扬。后来,有一位画家就把他们踢球的情景画了下来,画的名字叫《宋太祖蹴鞠图》。

值得一提的“球迷皇帝”宋徽宗赵佶并不喜欢亲自踢球,但他特别爱看球赛,因此在皇宫里成立了一支拿工资的国家球队。赵佶规定,每年在他过生日的这一天,文武百官祝寿之后,皇宫里的球队都要进行踢球比赛。

和赵佶政治上昏庸无能一样,对于球场上的运动员,赵佶也是胡乱发号施令。赵佶规定,球队在比赛时,赢球的一队有奖,而输球一队的队长(当时叫“球头”)则要挨鞭子抽和用黄白粉涂脸。这种蛮不讲理的惩罚方法,据说并不是赵佶的创造发明,而是当时的殿前都指挥使高俅出的馊主意。

-----第9帧-----

【稗官野记】
国母
------------
国母在古代是指太子或君主的母亲,而近代尊称对于国家有重大贡献的女性,仅有宋庆龄曾被尊称为国母。1915年宋庆龄和孙中山东京结婚,父亲宋嘉澍未能及时赶到阻止。1948年宋庆龄与宋氏姐妹天各一涯,直到病逝,宋美龄在美国闻之,多次痛哭,几乎昏厥,但仍拒绝了中国政府对她赴大陆奔丧的邀请。

-----第10帧-----

★手机报线上联系方式:
新浪微博:@张家口手机报
腾讯QQ群:238858195
手机报短信互动平台:提供新闻线索、挑错或者提建议,发送至106585132。(免收信息费)



感谢您阅读《张家口手机报》,祝您健康快乐!

★阅读后请及时删除,以免影响您接收彩信。
============
张家口手机报制作
责任编辑:侯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