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帧----- 【导读】 ★熬果酱的女孩 ★品母亲的记忆 ★书斋:佛手茶 ★越在乎越卑微 -----第2帧----- 3月29日 星期五农历癸巳年二月十八 【明日天气】 张家口:多云 9℃~-2℃ 西北风3-4级 宣化:多云 11℃~-2℃ 西北风3-4级 万全:多云 9℃~-2℃ 西北风3-4级 怀安:多云 9℃~-3℃ 西北风3-4级 阳原:多云 14℃~-3℃ 西北风3-4级 蔚县:多云 14℃~-1℃ 西北风3-4级 涿鹿:多云 13℃~0℃ 西北风3-4级 怀来:多云 13℃~-1℃ 西北风3-4级 赤城:多云 9℃~-4℃ 西北风3-4级 崇礼:多云 6℃~-7℃ 西北风3-4级 沽源:多云 4℃~-11℃ 西北风4-5级 康保:多云 4℃~-11℃ 西北风4-5级 张北:多云 5℃~-9℃ 西北风4-5级 尚义:多云 6℃~-10℃ 西北风4-5级 过敏气象指数:易发 空气污染扩散条件指数:良 感冒指数:易发 穿衣指数:冷 紫外线指数:最弱 晨练指数:较不宜 -----第3帧----- 【文苑】亲爱的小鱼 ------------ □安德烈 亲爱的小鱼,我好爱你。 为了让你快点长大,我会拿面包喂你。 每天,我都会送你一个甜蜜的吻, 而且我保证永远也不会忘记。 可是,总有一天,我亲爱的小鱼, 你会大的没法再呆在小小的鱼缸里。 我会把你带到大海边,看着你自 由地离去。 你是那么的快活! 可是,亲爱的小鱼,我好想你…… 我会一整天在这儿等你,看你会不会游回来。 我会一整夜在这儿等你,看你会不会回到我的视线里。 哦,我会把我唯一的帽子扔进大海,看你会不会把它带回来。 如果你带着它回到我这里,我将是怎样的惊喜! 你会成为我最爱的小船,和我一起去远航。 穿越河流和大海,来到长着青青棕榈树的小岛。 我们就住在那里,一直玩“接帽子”的游戏。 我明白你对我的爱-- 我给了你自 由,你却还是愿意回到我这里。 -----第4帧----- 熬果酱的女孩 ------------ □明前茶 人生最大的欢喜,莫过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和所有学戏剧的中国同学不同,来自英国肯特郡的高个子姑娘凯特,快毕业时找到的一份工作,是在一间西点屋里熬果酱。那间西点屋的主人是个在北京生活了近20年的英国老头,做了多年面包,十指关节像操劳过度的老妇一样变了形。当他听到凯特抱怨说,北京找不到上好的涂面包的现熬果酱时,老人摊开大手给她看:“我们所有的美梦和荣耀都来自这双手,姑娘,你为什么不尝试自己熬果酱呢?” 凯特大吃一惊,她来中国,是因为对古老的戏剧文学感兴趣。在英国,熬果酱也是祖母和妈妈们的事,至于20多岁的女孩子,能记得在朋友们的聚会前,开车回家拿几瓶蓝莓酱或橙子酱,已经相当“贤惠”。自己做果酱?凯特茫然地说:“在北京,一小盒有机蓝莓要卖15元,只够做两茶匙果酱,成本那么高,卖给谁呢?” 英国老头笑了,拿出一整篮红黄橙绿的新鲜水果给她看:“北京有北京的美味。山里红、海棠果、花红小苹果、水晶梨、野柿子,这些果子,都是大自然的心跳。你怎么能说,离了英国,就接不上地气?” 没错,从盛夏到深秋,做果酱是怎样一种“美得冒泡”的小日子啊,切开380粒樱桃,去核,才能熬得一瓶樱桃酱,而替30粒花红小苹果削皮去核,就够熬一瓶苹果酱了。 一位卖梨的大婶教她熬冰糖梨酱,说这是解秋燥的好东西。这是相当考验耐心的熬法:需加入大量的冰糖,但又不能让一丝糖沾粘锅底,带出糊味,因此熬果酱时所开之火只能有蜡烛头那么大,要不停地旋转锅子,保证梨汁中央一直有一朵旋涡在开放;最后,要加入少许黄河蜜瓜切成的细丝,奇迹出现了,梨汁从浅琥珀色变成了碧莹莹的软琉璃色,蜜瓜的绿色果肉不但为梨酱增加了软韧的口感,还使梨酱变得格外晶莹剔透。 (上图为英国插画师Elina Ellis的插画作品《做果酱的小女孩》) -----第5帧----- 当然熬果酱是很苦的,熬杏酱的时候,凯特的双手都被杏汁所染,腌得发疼,好像戴了一副黄手套;熬山楂酱时为了去核,凯特的手指都被划得伤痕累累……但还有什么日子,比熬成果酱的那个彻夜未眠的早晨更让人欣喜呢,果酱带着朝阳的颜色,稠稠酽酽,庄严地流淌进一个个宽口小瓶里,仿佛带着无尽的爱意与思念,它们最终被软木塞严严实实塞起来,凯特再给它披上“红盖头”--一小块喜洋洋的红色花布蒙紧瓶盖,被手工麻绳扎紧。果酱将就此出发,去慰藉当地人的心,特别是远离故园的留学生们,他们也可因此尝到“妈妈的味道”吧。大半中国同学都不理解凯特的选择,凯特越洋留学,难道不是为了将来回国,好成为英国某个东方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吗?熬果酱?多么浪费人才啊。 对此,23岁的凯特是这样解释的:并不是每个龙套最终都渴望成为头牌的,比方她,念了这么多年的书,猛回头,才明白她并不想做舞台聚光灯下,那个唱做念打之人,她想做的,是偏于一隅,悠然自得操着胡琴的人--很明显,任何一个舞台也少不了琴师,他也是一台戏的灵魂之一,那些紧紧张张奔走在聚光灯下的人,怎能懂得一个人仅凭一把弓,就能操纵人生之节奏的得意呢?她要的,无非是这份“最靠近入世入戏的门槛,却无需亮相”的自在。 熬果酱的工作,就给了她这份机遇。(来源:《杭州日报》) -----第6帧----- 母亲的记忆 ------------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被选入学校的舞蹈队。那年的元旦联欢晚会,我参加了舞蹈《庆丰收》的演出,小演员们的家长应邀到大礼堂观看演出,我的母亲自然也在其中。 演出非常成功。回家的路上,我问母亲:“你知道舞台上哪个大头娃娃是我吗?” 母亲微笑着摸摸我的头,说:“知道。” 我感到非常奇怪,追问道:“我是哪一个呢?” 母亲说:“左边第四个。” 我更加惊奇了--舞台上共有十个大头娃娃在跳舞,服装、头饰全都一模一样,连动作也被舞蹈老师调教得如出一辙,母亲是怎么认出我的呢? 母亲看出了我的狐疑,便对我说:“在台上,你的手是不是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快结束时我看见左边第四个人微微甩手。你平时被东西扎着时就是这个样子。” 我愣住了,小小的心灵受到从未有过的强烈的震撼。我悄悄地低下头,看着母亲牵着我的那只手。我暗想:“如果有十个母亲同时伸出一只手,我能辨认出哪只手的纹路是属于她的吗?” 儿女的爱和母亲的爱,其出发点、延伸线与着落面都是不同的。母亲的爱何其真,何其纯,何其深广! 如果有一天,你的母亲提起你小时候不经意间做过的一件小事,请你不要惊异于她的记忆,在母亲面前,没有奇迹。 -----第7帧----- 【点滴】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南怀瑾 子绝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要在这一生中行为修养上做到这几点,实在很难。孔子对于这四点,是绝对做到了。 第一是”毋意”,这是说孔子做人处世,没有自己主观的意见,本来想这样做,假使旁人有更好的意见,他就接受了,并不坚持自己原先的意见。 第二是”毋必”,他并不要求一件事必然要得到怎样的结果。这一点也是人生哲学的修养,天下事没有一个”必然”的,所谓我希望要做到这样,而事实往往未必。假使讲文学与哲学合流的境界,中国人有句名言:不如意事常八 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人生的事情,十件事常常有八 九件都不如意,而碰到不如意的事,还无法向人诉苦,对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儿女都无法讲,这都是人生经验。 又有句话说:”十有九输天下事,百无一可意中人。”这也说明,十件事九件都失意,一百个人当中,还找不到一个真正的知己。 第三是”毋固”,不固守自己的成见。 第四是”毋我”,专替人着想,专为事着想。这就是孔子学问修养的伟大之处。(摘自《南怀瑾谈生活与生存》一书) -----第8帧----- 佛手茶 ------------ □妙华 以前我也喝茶,红茶、绿茶、花茶都分得出来,而且知道好坏。我还看过陆羽的《茶经》,看过云南古老的茶树王,看过杭州龙井茶树、茶垅和龙井寺旁古人专门用来泡茶的龙井泉,还目睹了工人制作茶叶的整个过程,甚至还听到很多关于茶的故事,和茶人们谈茶道,观赏茶艺表演。最玄的要算把禅和茶弄到一起的佛门中人了。他们说禅中有茶,茶中有禅,习禅如品茶,品茶如习禅,大家都这么说,玄玄乎乎的,至于茶中怎么个禅味,禅中怎么个茶味,我至今没有听到,也没有看到,更没有体味到。 在玻璃杯中冲龙井茶,水不要太烫,不要盖盖子,这是杭州人教给我的;在泥壶或紫砂壶中泡乌龙茶,水要开要烫,壶要盖严,这是福建人教给我的。如此各种不同的茶具,不同的技法,可以说是林林总总,花样百出,说不能尽,书之不完。但这些在我看来,都是花活,因为茶到底是什么味道,完全在于喝茶或品茶的人。 花茶酷似老北京,温润浓郁。茶和花的香味儿,耐闻耐喝。你可以大碗大碗、大杯大杯地喝,解渴;也可以慢慢咂吧着喝,随便,没有那些个讲究。 乌龙茶恰如闽南人,它对你的那份情意要细细地品味,在舌尖,在上腭,在喉间,只能小盅小盅的,和着那苦涩,和着那浓香,拿捏着品茶的规矩,吃着茶点慢慢品。 龙井茶正如苏杭人,清清爽爽。朋友远近,经济往来,毫不含糊。所以,龙井茶要一小口、一小口地呷,三遍过后,可以将水滤去,把茶叶吃了。 我喝茶曾闹出过好大一个误会。老和尚从陕西带给我一盒价值五百元的陕青,我特意叫来几位同道,实实在在地泡了一紫砂壶。大家刚喝了一口,都不约而同“哇”的一声吐了出来,边抹嘴边说:“苦死了,比中药还苦。”我小心地呷了一口,真苦,没有一丝香气,也没有一点茶味。 我很委婉地打电话给老和尚。老和尚很耐心地给我说:“陕青又名‘佛手’,长在很高大的树上,春天茶树抽枝的时候,茶农连同枝条摘下来,阴成半干,一个一个搓成麻花状,再揉成一小团,所以一杯只需放一个,便可以喝半个月,你咋能泡半壶呢?而且它清火明目,味道苦中含香,是不可多得的茶中上品啊!” 末了,老和尚赘了一句:“苦,才是人间正品。”(摘自《我的茶:文化名家话茶缘》) -----第9帧----- 越在乎,越卑微 ------------ □崔耕和 越在乎,越卑微。是的,在最在乎的人和事物面前,我们常常会心生颤抖,常常会身形走样,常常失去了自身价值。卑微是常人的软肋。 就像信仰上帝、供奉佛祖,当你双手合十、真心忏悔、诚心叩首时,眼前是高高在上的圣像,心中是神圣万能的神,而自己,不过是肉身凡胎、卑微低下的信徒。 就像进行一场关乎人生的考试、比赛,越害怕失败,越想取得好成绩,心态就越不平衡,内心就越紧张,手脚就越不听使唤,最终往往发挥失常。 就像《庄子》中的故事:一个赌徒拿着瓦砾去赌时,几乎是逢赌必赢,而当他拿着万两黄金去赌时,却输得一塌糊涂。 感情也一样,爱至深处是卑微。最深邃的道理往往源自最平淡的事物,最深沉的爱恋往往出现最卑微的举止。正像男士向心上人求爱要单膝跪地一样。若爱没了,卑微会随之逝去。有次听一档情感节目,一位女士娓娓述说:婚前,她每次加完夜班走出公司的大门,总能看到他准时来接。婚后,不知从何时起,在公司门口再也见不到丈夫的影子。主持人一语破的:“当爱发展到不在乎对方的时候,说明爱已经稀释到了一定的程度。”一个人如果心甘情愿地爱另一个人,他会俯下身子付出他的一切,绝不会计算付出的多与少,计较收获的失与得。 越在乎,越卑微,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这样的卑微会成就我们的幸福。尽管不是所有的卑微都通向幸福,但以爱为内核的卑微只有付出了才会有收获。虽然不是每一次付出都会有相应的收获,但所有的收获都必须付出,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命题。(来源:乐读网) -----第10帧----- ★手机报线上联系方式:新浪微博:@张家口手机报 腾讯QQ群:238858195 手机报短信互动平台:提供新闻线索、挑错或者提建议,发送至106585132。(免收信息费) 感谢您阅读《张家口手机报》,祝您健康快乐! ★阅读后请及时删除,以免影响您接收彩信。 ============ 责任编辑:田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