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帧-----

【导读】
★黄巾军失败的原因
★北魏平文皇后王氏
★张家口火车南站
★秦始皇缘何修长城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来到秦国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荆轲在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刺秦王不中,被杀。

-----第2帧-----

4月24日 星期三
农历癸巳年三月十五

【明日天气】
张家口:晴
17℃~6℃ 西北风5-6级
宣化:晴
17℃~5℃ 西北风5-6级
万全:晴
17℃~6℃ 西北风5-6级
怀安:晴
17℃~6℃ 西北风5-6级
阳原:晴
19℃~7℃ 西北风5-6级
蔚县:晴
18℃~6℃ 西北风5-6级
涿鹿:晴
19℃~8℃ 西北风5-6级
怀来:晴
18℃~7℃ 西北风5-6级
赤城:晴
15℃~3℃ 西北风5-6级
崇礼:晴
12℃~1℃ 西北风5-6级
沽源:晴
12℃~1℃ 西北风5-6级
康保:晴
11℃~0℃ 西北风5-6级
张北:晴
13℃~2℃ 西北风5-6级
尚义:晴
14℃~1℃ 西北风5-6级

过敏气象指数:极易发
空气扩散条件指数:优
感冒指数:极易发
紫外线指数:弱
穿衣指数:凉
晨练指数:较不宜

-----第3帧-----

【史海探秘】
荆轲刺秦王为何失败
------------
受到秦国大军逼近国境易水的威胁,燕国太子丹费尽心思寻觅勇敢的刺客,终于通过燕国隐士田光结识了荆轲,田光称他是“神勇”之士,可托大事。

刺秦计划秘密地进行,除了一张敬献大片肥沃土地的地图,还需要一份更能讨秦王欢心的“礼物”,否则,无法近距离接近他。荆轲想到了秦王悬赏千金捉拿的秦国叛将樊于期,他正在燕国避难。荆轲亲自上门游说,请求他舍弃自己的生命,成就刺秦大业。被秦王害得家破人亡的樊将军为了复仇,也慷慨激昂地拔剑自刎,献出了宝贵的头颅。于是,樊将军的头颅盛放在密封的匣子里,剧毒匕首巧妙地藏在地图中。荆轲只等一位协助他刺秦的挚友来临,便携手启程。

然而,太子丹毕竟是贵族集团的代言人,他只是将荆轲当成自己利用的牺牲品,他怀疑荆轲的赤胆忠心,催促他赶紧动身,还说如果他再犹豫不决的话,就将派遣13岁就杀过人的鲁莽小子秦舞阳先行上路。太子丹的一席话,不啻是对侠义之士的莫大侮辱!沉稳刚毅的荆轲再也难以冷静,他先是气愤地呵斥了太子丹,接着怒气冲冲地仓促出发了。

此行的结果大家都已清楚:荆轲大义凛然,壮烈牺牲;秦王惊慌失措,侥幸逃命。对于刺秦的失败,多少人扼腕叹息。有人曾认定,荆轲的“剑术不精”,连东晋大诗人陶渊明都说:“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荆轲失败的原因:一是仓促出阵,未能等到荆轲得力的助手抵达燕国,在太子丹的紧逼下,让有勇无谋的市井屠夫秦舞阳充当帮手,关键时刻表现畏缩,乱了阵脚;二是燕太子丹制定的刺秦方案有问题,他想仿效当年鲁国勇士曹沫,用一把尖刀威慑齐桓公的做法,让荆轲最好是挟持和胁迫秦王,勒令他答应退还各国诸侯的土地,如果不答应,再刺杀了事。正是这挟持和刺杀的抉择,那千钧一发之际的片刻犹豫,丧失了行刺的时机,留下了千古遗恨。

-----第4帧-----

【碎片】
东汉黄巾军失败原因
------------
黄巾起义虽然组织严密,酝酿时间很久,但起义后不到一年其主力部队就先后遭到失败,究其原因,主要有三:

兵虽多而不精
相比之下官军士卒精锐,训练有素,加上器械精良,在战斗力上占有优势。而且起义军分布在全国各地,没有迅速集结起来,被东汉王朝抓住机会,把起义军主力部队各个击破。

将虽勇无经验
波才不懂布阵扎营先胜后败,张梁只懂得硬打拼,被官军偷袭。其他将领如张曼成、赵弘等只知固守一城一池,不懂得运用灵活的战术。而官军将领如卢植、皇甫嵩、朱俊、曹操等都很有军事才能。皇甫嵩“能温恤士卒,每军行顿止,须营幔修立,然后就舍,军士皆食,尔乃尝饭,故所向有功”。曹操更是足智多谋,他在领兖州牧时打败青州黄巾,将其精锐改编为青州军,这支军队后来成为曹操统一北方的主要军事力量。

保密工作没有做好
早在起义之前,张角要造反的消息就传得沸沸扬扬,杨赐、刘陶等人上书汉灵帝,说张角“阴谋益甚”,并且“窃入京师,觇视朝廷”。只是汉灵帝当时“殊不为意”。在马元义准备发动起义的紧急关头,又出现了唐周告密事件,导致马元义被杀,内应被清除,张角不得不仓促发动起义。

-----第5帧-----

【张垣人物志】
北魏平文皇后王氏
----------
平文皇后王氏(288年-355年),北魏广宁(今张家口宣化)人。

王氏13岁入宫,得幸于平文帝拓拔郁律,生下了昭成帝拓跋什翼犍。

平文帝驾崩时,拓拔什翼犍尚在襁褓之中。当时,国家正值大丧,国内出现动 乱,有人趁机蓄意谋害皇子,情势万分危急。王氏将拓跋什翼犍藏在褶衣内,暗自祈祷说:“如果国家国运未终,你便不要出声。”拓拔什翼犍果然很长时间没有啼哭,从而得免于难。

拓跋什翼犍即位后为昭成帝,他打算在lěi源川定都,修筑城郭,建造宫室,但是朝廷内计议很长时间也没有结论。王氏听说这件事后,就劝说昭成帝:“我们国家从祖辈起就常常迁徙,如今刚刚经历国难不久,国家基业尚未巩固,如果修建城池定居下来,一旦外敌入侵,我们将会仓促间难以尽快迁移。况且定都是一件大事,兴师动众,劳民伤财,现在对于国家并没有什么好处。”昭成帝听从了母亲的劝告,罢议此事,从而保存了国家实力,避免国家财竭人亡,为以后北魏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那时侯,北魏正处于艰难创业的阶段,昭成帝能够复兴大业,他的母亲平文皇后的辅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王氏于昭成帝十八年(355年)逝世,被安葬在云中金陵,享年67岁。(刘徙)

-----第6帧-----

【老照片】
张家口火车南站
----------
张家口南站建于1956年。离北京站204公里,离包头站628公里,隶属北京铁路局张家口车务段管辖,现为二等站。是京包铁路出北京以后的第一个比较大的车站,也是京包铁路与原京张铁路的分线站。在此站西侧,京包铁路继续向西延伸,经过山西省大同市,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直通包头市,而京张铁路则折向北方,经茶坊乘降所,到10公里以外的张家口站为终点。

-----第7帧-----

【历史人物】
荆轲
------------
荆轲(~公元前227年):姜姓,庆氏。汉族,战国末期卫国人,中国战国时期著名刺客,也称庆卿、荆卿、庆轲,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受燕太子丹之托入刺秦王,因为被夏无且(jū)的药囊击中,被秦王拔剑所杀,秦王杀他时连刺八下才停手,行刺失败被杀。

-----第8帧-----

【野史逸闻】
秦始皇为何要修长城
------------
公元前215年,在今天内蒙古的河套地区,秦朝大将蒙恬率领以步兵为主的秦军,与凶狠的匈奴骑兵展开了一场殊死之战,刚刚统一天下的秦军士气正旺,一举拿下了河套地区。匈奴残部望风而逃,远遁大漠。

然而,凯旋的秦军得到的命令却不是再接再厉,攻占漠北,而是转攻为守,30万大军以战国时期燕、赵、秦三国的北方长城为基础,就地修筑长城,从西北的临洮一带一直延伸到辽东,横贯东西的万里长城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秦始皇停止北伐,反而耗尽全国的财力、人力去修筑长城呢?

秦始皇统治的民众基本上都是农民,而如果要深入大漠与匈奴作战,就需要相当数量的骑兵。把平时基本不骑马的农夫转变为强大的骑兵,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训练,同时由于这些农民当了兵,不能再从事农耕了,还要蒙受生产上的劳动力损失。

古代没有高速公路和铁路,也没有大货车,粮食运输只能靠人力和畜力,十分艰难。史记中曾经记载,从中原地区运送1石粮食抵达北方的前线,路上运输队消耗的粮食竟达到了192石!

秦始皇借鉴战国时期的策略,想到了修筑长城。有了长城这种防御工事,流动的战场将会变为固定的战线。游牧民族无法重演来了就抢、抢了就跑的闹剧,必须先在长城一线与守军打一仗。

修筑长城固然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短期内经济压力很大,但从长远来看,秦始皇的这笔账算得很精明。

-----第9帧-----

【稗官野记】
杜致礼
------------
杜致礼,生于1927年,陕西米脂人,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长女。杜致礼自小家教良好,气质出众,深得宋美龄喜爱。14岁她结识了数学教师杨振宁;1947年杜致礼只身赴美留学,进入宋美龄为她安排的卫斯里学院;1949年她在中餐厅邂逅了5年未见的杨振宁,次年结婚。2003年杜致礼病逝。次年,杨振宁娶妻翁帆。

-----第10帧-----

★手机报线上联系方式:
新浪微博:@张家口手机报
腾讯QQ群:238858195
手机报短信互动平台:提供新闻线索、挑错或者提建议,发送至106585132。(免收信息费)



感谢您阅读《张家口手机报》,祝您健康快乐!

★阅读后请及时删除,以免影响您接收彩信。
============
张家口手机报制作
责任编辑:侯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