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帧----- 【导读】 ★生活:世界上狂欢之都 ★动物:物种灭绝有时滞 ★故事:巴西孕育鳄鱼群 ★百科:自制苍蝇蛋白质 -----第2帧----- 8月6日 星期二农历癸巳年六月三十 【明日天气】 张家口:雷阵雨转阴 28℃~17℃ 东南风微风 宣化:雷阵雨转阴 28℃~16℃ 东南风微风 万全:雷阵雨转阴 28℃~17℃ 东南风微风 怀安:雷阵雨转阴 27℃~16℃ 东南风微风 阳原:雷阵雨转阴 28℃~17℃ 东南风微风 蔚县:雷阵雨转阴 28℃~16℃ 东南风微风 涿鹿:雷阵雨转阴 28℃~18℃ 东南风微风 怀来:雷阵雨转阴 28℃~17℃ 东南风微风 赤城:雷阵雨转阴 28℃~14℃ 东南风微风 崇礼:雷阵雨转阴 26℃~12℃ 东南风微风 康保:雷阵雨转阴 24℃~13℃ 西南风3-4级 沽源:雷阵雨转阴 24℃~13℃ 西南风3-4级 张北:雷阵雨转阴 25℃~14℃ 西南风3-4级 尚义:雷阵雨转阴 24℃~14℃ 西南风3-4级 -----第3帧----- 【特别策划】印度男子娶39个妻子生94个孩子 ------------ 据报道,这个“世界最大的家庭”位于印度米佐拉姆邦首府艾藻尔市以北90公里的巴克塔旺村。据悉,这个家庭的“家长”齐奥纳-查纳现年67岁,是当地一个宗派的领袖,该宗派允许其成员想娶多少个妻子都可以。过去50年来,他总计娶过39名妻子,这些妻子先后给他生下了94名子女,而他的儿子们又娶回了14名儿媳妇,并为他生下了33名孙子女,目前全家祖孙三代总计共有181名家庭成员。 据悉,巴克塔旺村本来是由齐奥纳的父亲查纳创建的,而查纳本人也曾娶过20名妻子。查纳于1997年去世后,身为长子的齐奥纳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巴克塔旺村的“村长”兼“家长”。和父亲一样,齐奥纳负责村里的宗教、经济和社会事务。他说:“我们建设了一个更加包容、允许各种不同见解的村庄,这里的人们互相尊敬、爱戴而且合作。” ★曾一年内狂娶10个老婆最小妻子才30岁 据齐奥纳称,他的第一任妻子扎西安基已经69岁高龄,二人在他17岁就已经结婚。而从那之后,齐奥纳就不停地娶回更多妻子。在精力最旺盛的时期,齐奥纳曾在一年之内娶了至少10名新妻!而他最年轻的39房妻子胡莎格哈奇只有30岁--她在2006年嫁给齐奥纳,并为齐奥纳生下一名4岁的儿子。 齐奥纳最大的儿子奴帕里阿纳已经48岁左右,甚至比他最年轻的“小妈”胡莎格哈奇大了18岁。他说:“我的爸爸共有39名妻子。但我们所有人都很快乐,并过着安全的生活。我的弟弟妹妹人数多得数不过来--要计算清他们究竟有多少人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胡莎格哈奇也称,整个家庭相处得非常融洽,她说:“如果一个家庭系统是建立相互真诚的基石上,每个家庭成员都彼此尊敬相爱,那么这个家庭就一定会兴旺发达。” -----第4帧----- ★全家181人住满4层大楼每晚和39名妻子轮流睡齐奥纳全家181人住在一幢总共有100多个房间、4层高的楼房里。他自己睡在一张舒适的双人床上,而他的妻子们却不得不睡在集体宿舍一般的单人床上。齐奥纳将最年轻的妻子床位安排在离他最近的地方,而年老一些的妻子则安排在相对较远的床位睡。每天晚上,齐奥纳的39名妻子会轮流与他睡觉,让他享尽齐人之福。 让人意外的是,齐奥纳的妻子之间并没有争风吃醋的迹象,相反每个人都对他充满了爱意。齐奥纳的妻子之一、35岁的林克米妮甜蜜地回忆称,18年前的一天早晨,当时只有17岁的她正在村里散 步,无意中被齐奥纳看到,后者立即给她写了一封求婚信,不久后两人就成了亲。林克米妮幸福地说:“我们时刻都围绕在他身旁,因为他是家中最重要的人,而他也是整个村里最英俊的男人。” ★全家一顿饭要吃30只鸡还想到美国娶妻生子 有趣的是,这个“全世界最大家庭”有着如同军事纪律一般的严格管理,各项日常事务都有条不紊。 每天,齐奥纳的第一任妻子扎西安基会安排其他30多名妻子分工做不同家务,有人负责打扫卫生,有人负责洗衣服,有人则负责做饭--让人惊讶的是,由于家中人口众多,全家人仅仅一顿饭就要吃掉30只鸡、132磅重番茄、220磅重米饭!齐奥纳说:“我觉得自己是个特别幸运的男人,我是39个女人的丈夫,而且是全世界最大家庭的家长。” 尽管如此,齐奥纳竟仍嫌目前的这个“大家庭”太小,甚至打算带着一家人到美国去,并继续娶妻生子。他称:“为了让这个家庭规模更加大,我打算到美国去结婚。”对于丈夫的这一惊人计划,齐奥纳的妻子们均一致赞同。第一任妻子扎西安基表示:“我和其他姐妹(指齐奥纳的其余妻子)都为我们的丈夫感到自豪。我们将终身服侍他,直到我们咽下最后一口气为止。我们是一个快乐而幸福的大家庭。” -----第5帧----- 世界狂欢之都 ------------ 对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来说,新年都是最为隆重盛大的节日;但对巴西来说,狂欢节才是最大的节日,而最负盛名的当属里约热内卢的狂欢节。这里的狂欢节庆以其服装华丽、风情热烈而著称,里约热内卢也由此成为“世界狂欢之都”。 里约热内卢狂欢节的历史并不悠久。19世纪中叶,贵族们乐于举办一些小规模的化妆舞会,人们会戴着从欧洲买来的昂贵面具在舞会上尽情欢乐。后来,葡萄牙人阿泽维多带着乐队走上街头,整个城市的男女老少都因此而欢乐舞蹈,引发了一场狂欢的革命。这成为里约热内卢狂欢节史上的一个标志,从此狂欢节成了所有人欢乐的大众节日。 在最早期,人们狂欢并没有固定场所,城市的大街上就是音乐和桑巴舞表演的舞台,而且由于狂欢节举办时正值盛夏,所以很多活动还会在夜晚举行。但在1983年,巴西人不惜巨资兴建了一座容纳数万人的桑巴舞赛场。从此,里约热内卢狂欢节也就有了中心场所。 每年的二月中下旬,整个巴西都会陷入无尽的狂欢节中,而里约热内卢的大街小巷更是张灯结彩,披上节日的盛装。人们无论男女老少,统统涌上街头,个个浓妆艳抹,尽情跳起桑巴舞,进入狂欢的状态。而在狂欢节开幕的那天,里约热内卢的市长则会亲手将城门的“金钥匙”转交给“狂欢国王”(还会选出“狂欢王后”和“狂欢公主”,著名球星罗纳尔多的前女友苏姗娜就曾当选“狂欢王后”),以此象征狂欢节的正式开始。而在狂欢节期间,整个城市都由“狂欢节国王”“统治”,人们都将按照自己的方式尽情狂欢。 狂欢节期间,整个里约热内卢都陷入狂歌劲舞之中,而盛大的桑巴舞游 行则是节日的高潮。街道上,大型彩车簇拥着“国王”和“王后”在前面开路;身材惹火的女郎则身着比基尼或彩绘,一路跳着桑巴舞;而打扮成魔鬼、天使、仙女、贵族、武士、黑奴等各样人等让观众们大开眼界……连游客都会禁不住加入队伍,沉溺在“狂欢之都”艳丽的服饰、强劲的音乐、火辣的桑巴舞之中。 -----第6帧----- 物种灭绝有时滞 濒危物种或注定灭亡 ------------ 物种灭绝又迎来了一波“高潮”。然而,科学家表示,物种灭绝并不一定是当前环境恶化的结果,真正的凶手或许要追溯到我们的祖辈,是他们对环境的掠夺导致了当前的物种灭绝。“灭绝债务”是指人类破坏物种生存地到生物灭绝,有一个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延迟。“父债子还”,在自然界同样适用。 新科学家报道,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斯蒂芬-杜凌格(Stefan Dullinger)列出了22个欧盟国家,计算出这些国家分别在2000年、1950年和1900年的生存压力指数,包括人口密度、人均GDP和土地使用密度等。他将2000年被列为濒危的物种于这些国家的环境压力做比对,并进行了排序。 杜凌格发现,近期灭绝生物数量最多的国家往往是在1900年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压力最大的国家。而本世纪初的生态破坏对物种的影响还未显现。 生命周期较短的物种,例如蜻蜓和蚱蜢,至今仍承受着20世纪初环境造成的生存压力。哺乳动物的时间滞差则短得多--它们当中很多受到的是上世纪50年代生态破坏的影响。这可能是因为昆虫只在自然栖息地的小部分地区存活,而较大的物种需要更大片原始的生存空间。 或许我们认为及时的补救可以挽回濒危的物种。但是杜凌格发现,即便将环境项目投资的因素考虑进这个排名里,时滞仍然存在。“结论很明显,生物多样性的恢复需要时间来恢复,对于目前的保护措施,时滞同样存在。” 这种灭绝债务可能意味着很多目前濒危物种已经注定要灭绝。“挽回它们还有一丝希望”,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奥利弗-沃恩(Oliver Wearn)表示,“生态保护应着力于具有最大灭绝债务的地区。” -----第7帧----- 澳女子自制机器将苍蝇转成可食用蛋白质 ------------ 有数据称,到2050年,肉制品产量必须增长50%才能满足人口的不断增多。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澳大利亚女子卡特琳娜-安格发明了一种新型机器“农场432”,利用在家自制蛋白质来替代食物来源的生产方法,解决工厂养殖肉制品存在的问题。 报道称,新型机器“农场432”的设计原理是,为苍蝇和其幼虫提供充足的光照和生存空间。该机器每周能产1000克幼虫,可供两餐食用。煮熟后的幼虫闻起来像含有淀粉的马铃薯,散发着扑鼻的坚果味和肉味。 目前,“农场432”只限于家用,只有在系统按比例扩大后才能应用到专业的厨房中。该机器操作简单,只需在器具室内放入一些苍蝇幼虫,它们将会进行交配,然后产下幼虫。苍蝇幼虫繁殖力强,且蛋白质含量高达42%,富含大量钙质和氨基酸。 经过432个小时的孵化,1克苍蝇幼虫可产出2400克可食用的蛋白质。近来,美国的一项报告也证实,与传统肉制品相比,食用蚱蜢、蚂蚁等富含蛋白质的昆虫对环境伤害要小很多。 -----第8帧----- 鳄鱼的复兴:巴西湿地孕育世界最大鳄鱼种群 ------------ 日落后,广袤湿地上的一片沉寂被鸟叫虫鸣和枝叶摇曳的沙沙声取代,这些细小斑点才开始悄悄溜走,消失在夜色中。 这些小点是巴拉圭凯门鳄幼仔的警觉双目,这些小鳄鱼刚孵化出来两周,几乎还没有铅笔长。白天,它们藏在水草丛中,以躲避可能飞扑下来觅食的鹭和鹤。到了晚上,它们才偷偷溜出来,捕食昆虫和蜗牛,慢慢长大后再改为进食体型更大的猎物。如果情况允许,它们日后可长到两米半长,力量强大到可以捕获水豚--水豚是生活在该区的体型庞大的啮齿类动物之一。但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眼下,它们正处于食物链底部,所能做的就是尽量躲在掠食者的视线范围之外。 数百乃至数千只刚刚孵化出的凯门鳄潜伏在这座岛湖当中,而在整个潘塔纳尔湿地,类似的岛湖还有许多座。巴西西南部沿巴拉圭河铺展的这片广袤湿地不仅孕育着或许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鳄鱼种群,同时也是环保界最成功的物种复苏案例之一的发生地。 三十年前,巴拉圭凯门鳄处于被人忽视的状态,它们遭到无情捕杀,以满足对鳄鱼皮的市场需求,因此数量骤减。“无人能确定有多少只凯门鳄惨遭杀戮,但数量一定超过百万只。”巴西保育生物学家克雷伯·阿略说。20世纪80年代的偷猎活动高潮期间,阿略曾在潘塔纳尔湿地从事实地考察工作。 持枪的盗猎团伙在旱季入侵,将聚 集在逐渐缩小的水坑边上的凯门鳄大批量杀死。“他们当场剥下鳄鱼皮,将剩下的残骸留给秃鹰。”阿略说道,“那时候,我常常在座座堤岸上发现堆积成山的逐渐腐烂的凯门鳄尸体。那个年代里,野外的考察工作不仅令人压抑,同时也充满危险,因为那些偷猎鳄鱼的人极具攻击性。”巴西政府对盗猎活动的打击以及1992年颁布的野生鳄鱼皮贸易禁令,减轻了身处困境的巴拉圭凯门鳄面临的压力。连续若干个水量丰沛的雨季(这对繁殖十分有利)之后,凯门鳄数量大幅回升。如今,据估计有一千万只之多的巴拉圭凯门鳄生活在这片湿地。 然而,阿略警告人们,即便如此,巴拉圭凯门鳄仍未彻底脱离险境。“潘塔纳尔湿地的一片繁荣可能会掩盖该物种在南美洲其他地区仍面临的许多问题,在那些地方,盗猎现象仍旧猖獗,凯门鳄正逐渐消失。”而就在潘塔纳尔湿地内部,各种威胁依然存在:森林砍伐、大坝工程、旅游业、采矿业、海港的发展等。但是起码就现在看来,这些潘塔纳尔湿地上的王者们仍稳坐王位之上。 -----第9帧----- ★手机报线上联系方式:新浪微博:@张家口手机报 腾讯QQ群:238858195 手机报短信互动平台:提供新闻线索、挑错或者提建议,发送至106585132。(免收信息费) 感谢您阅读《张家口手机报》,祝您健康快乐! ★阅读后请及时删除,以免影响您接收彩信。 ============ 责任编辑:王小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