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帧-----

【导读】
★契丹女政治家萧绰
★《白毛女》在张家口
★民族英雄--郑成功
★“上班点卯”的由来

明清时期,社会上以“会馆”形式出现的各种新型互助救济组织,直接推动了民间慈善事业的大发展。(详见第三帧)

-----第2帧-----

8月14日 星期三
农历癸巳年七月初八

【明日天气】
张家口:雷阵雨
32℃~21℃ 东南风微风
宣化:雷阵雨
32℃~21℃ 东南风微风
万全:雷阵雨
32℃~21℃ 东南风微风
怀安:雷阵雨
31℃~21℃ 东南风微风
阳原:雷阵雨
33℃~21℃ 东南风微风
蔚县:雷阵雨
32℃~20℃ 东南风微风
涿鹿:雷阵雨
32℃~22℃ 东南风微风
怀来:雷阵雨
32℃~21℃ 东南风微风
赤城:雷阵雨
31℃~20℃ 东南风微风
崇礼:雷阵雨
28℃~18℃ 东南风微风
沽源:雷阵雨转中雨
29℃~17℃ 西南风3-4级
康保:雷阵雨转中雨
29℃~16℃ 西南风3-4级
张北:雷阵雨转中雨
29℃~17℃ 西南风3-4级
尚义:雷阵雨转中雨
29℃~17℃ 西南风3-4级

-----第3帧-----

【史海探秘】
古代对于捐款不兑现如何处罚
------------
明清时期,社会上以“会馆”形式出现的各种新型互助救济组织,直接推动了民间慈善事业的大发展。

会馆,是一种地缘性、行业性十分明显的乡帮组织,其开馆目的是“答神庥、笃乡谊、萃善举”。说白了,会馆就是老乡和同业者的互助平台,其作用突出表现在捐资助学、助丧、施医、济贫诸方面。如清代福建人陈宗蕃在北京创设的“福建同乡会馆”,开宗明义为“乡中试子来京假馆之所,以恤寒而启后进也”;徽商所开设的会馆还常附设“殡舍”、“义冢”、“义庄”,为死者、病者提供免费服务。

明清慈善活动的经济来源,除了个人自愿捐资方式,还有“分摊集资”和“抽取提成”两种较为常用的办法。

分摊集资好理解,就是入会者平均摊捐款项。而抽取提成,则是根据各入会者生意和收入的大小、多少而定,如清光绪三十二年,苏州“石业公所建立学堂兼办善举”,其常年用款便是采取抽提的办法,由17家石作坊议定,“每做一千文生意,提出二十文;每工一日,捐钱四文”。

需要说明的是,古代有不少时候的捐款都带有强制性质,对不能及时捐付款项者有强制“罚款”的规定。如清嘉庆二十二年北京药行议定:每年正月初一要准时到会馆交银钱,“毋得迟延。如午刻不到,罚银二两。”(北京晚报)

-----第4帧-----

【张垣人物志】
契丹女政治家萧绰
----------
萧绰(953年-1009年),即萧太后,小名燕燕,契丹族。

这位赫赫有名的契丹女主,当年在张家口大地留下过许多动人的足迹,也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遗存和传说。她曾亲率大军在这条古道上走兵过马,在美丽的闪电河畔梳妆打扮,在开阔的金莲川上弋猎巡游,在鸡鸣山下的上下花园流连忘返……这里是她执政40年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

廖景宗保宁元年(969年),萧绰被选入宫,并被封为景宗耶律贤贵妃,不久被册封为皇后。时景宗体弱多病,常不临朝,萧绰就协助皇帝处理军政大事,主掌朝廷大权,成了实际上的“女皇”。这就给她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机遇和舞台。

辽圣宗统和二十七年(1009年),萧绰还政于圣宗,本想颐养天年,却突患重病,不久与世长辞,终年56岁。(刘徙)

-----第5帧-----

【老照片】
《白毛女》在张家口
-----------
1945年抗战胜利后,张家口云集了从延安过来的抗敌剧社、挺进剧社、群众剧社等十几个当时著名的文艺团体和最优秀的戏剧演员,他们支援这座新解放的城市开展文化工作。歌剧《白毛女》在张家口演出引起轰动,盛况空前。这是我国著名摄影家沙飞1946年为《白毛女》在张家口庆丰剧场演出留下的精彩瞬间。

-----第6帧-----

【历史人物】
民族英雄--郑成功
------------
郑成功(1624-1662年),明清之际民族英雄。汉族。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祖籍河南省固始县汪棚乡邓大庙村。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清兵入闽,其父郑芝龙迎降,他哭谏不听,起兵反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康熙元年(1662年)率将士数万人,自厦门出发,于台湾禾寮港登陆,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第7帧-----

【碎片】
“上班点卯”的由来
------------
要了解古代治“懒庸”,得先了解古代官员是怎么上、下班的?古代上班时间比现在早。《诗经-齐风-鸡鸣》中,妻子催丈夫起床:“公鸡已经叫了,上朝的都已经到了;东方已经亮了,上朝的已经忙碌了。”由此可见,从春秋起,古人就有了“鸡鸣即上班”的传统,往后,这个时段就定型为“卯时”,即早晨五至七时。于是,“上班点个卯”也就流传至今。

古代上班早,下班也早。清朝规定春夏下午4时下班,秋冬下午3时下班。至于白居易笔下的“退衙归逼夜,拜表出侵晨”,那是因办公和生活区相隔远,当时又没汽车,所以走回家就是“逼夜”了。

古人上班第一件事是“开会”。在中央,皇帝每天早上要举行“朝会”,也叫“上朝”,属最高国务会议。参会官员是“六部九卿”等省(部)级以上官员。朝会内容两项:一是皇帝做出决策,征求大臣意见;二是大臣有重大事项,需报请皇帝批准。“朝会”的时间,根据议程多少有长有短,一般多在辰时(上午九时)结束。正常情况下每天如此,所谓“君王不早朝”,那是例外。

-----第8帧-----

【历史趣闻】
清朝后妃制度
-------------
清康熙以后,典制大备。皇后居中宫;皇贵妃一,贵妃二,妃四,嫔六,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分居东、西十二宫。 ”在清朝,后妃等级大体可分为八级,分别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

-----第9帧-----

【稗官野记】
七夕节
------------
七夕节又叫乞巧节,起源于春秋战国,《诗经》中就有牛郎织女的故事。东汉《风俗通》载:“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侨。”《西京杂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历代民间女子向织女乞求智慧和巧艺,明清流行将针投入水盆,以针影形状判断是否“得巧”。现代也演变成了爱情是节日。

-----第10帧-----

★手机报线上联系方式:
新浪微博:@张家口手机报
腾讯QQ群:238858195
手机报短信互动平台:提供新闻线索、挑错或者提建议,发送至106585132。(免收信息费)



感谢您阅读《张家口手机报》,祝您健康快乐!

★阅读后请及时删除,以免影响您接收彩信。
============
责任编辑:侯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