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帧-----

【导读】
★少数民族剧作家李直夫
★明朝开国名将--常遇春
★宋官帽为何有两根长翅
★科举史上第一个状元是谁

“黄袍”往往被看做古代帝王的服色,其实,在唐宋之前,君王、皇帝对穿什么颜色的袍服,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详见第三帧)

-----第2帧-----

11月13日 星期三
农历癸巳年十月十一

【明日天气】
张家口:晴
8℃~-4℃
西北风3-4级转东南风微风
宣化:晴
8℃~-8℃
西北风3-4级转东南风微风
万全:晴
7℃~-5℃
西北风3-4级转东南风微风
怀安:晴
8℃~-6℃
西北风3-4级转东南风微风
阳原:晴
9℃~-4℃
西北风3-4级转东南风微风
蔚县:晴
8℃~-5℃
西北风3-4级转东南风微风
涿鹿:晴
10℃~-3℃
西北风3-4级转东南风微风
怀来:晴
9℃~-3℃
西北风3-4级转东南风微风
赤城:晴
6℃~-8℃
西北风3-4级转东南风微风
崇礼:晴
3℃~-10℃
西北风3-4级转东南风微风
沽源:晴
1℃~-10℃
西北风4-5级转西南风3-4级
康保:晴
1℃~-11℃
西北风4-5级转西南风3-4级
张北:晴
2℃~-9℃
西北风4-5级转西南风3-4级
尚义:晴
2℃~-10℃
西北风4-5级转西南风3-4级

-----第3帧-----

【史海探秘】
黄袍是怎样成为皇权象征的
------------
西周、东周时期,据《礼记-月令》记载,天子“着青衣”。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纷争,国君的袍服更是五花八门。到了秦朝,由于盛行“五行”之说,秦王朝崇尚水德,以黑服为贵,所以秦始皇就穿黑色袍服。而晋代,因为崇尚金德,以红色为贵,所以晋代皇帝就穿红袍。

“黄袍”作为帝王专用衣着的地位是到唐朝才确立的。此前,黄色服饰在社会一直比较流行,唐以后,皇帝已经不情愿自己和一般人同着黄袍了,唐高祖于是下令“禁止庶不得以赤黄为衣服”。唐高宗时又重申“一切不许着黄”。但是这时的规定并不严格。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北汉与契丹南侵,赵匡胤率兵北征,到陈桥驿时,众军士以黄袍加其身,拥立为帝。随后回兵汴京,正式登基,建立北宋,从而使黄袍正式成为皇权的象征。宋仁宗时还规定:一般人衣着不许以黄袍为底或配制花样。自此,不仅黄袍为皇帝所独有,连黄色亦为皇帝专用。

-----第4帧-----

【张垣人物志】
少数民族剧作家李直夫
------------
李直夫,女真族,元德兴府(今张家口涿鹿)人。

元代戏剧是中国戏剧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在名家如林的元代杂剧家中,有一位少数民族剧作家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便宜行事虎头牌》的作者李直夫。

现存元人记述元杂剧历史的最重要的文献资料--《录鬼簿》中李直夫的小传载:“李直夫,德兴人,女直,即蒲查李五。”女直就是女真族,蒲查是李直夫在女真族的姓氏。《录鬼簿》记载了李直夫所作的12部杂剧。至于李直夫的生卒年月、生平事迹,便如同关汉卿等许多元代剧作家一样,就一概没有记载了。而在这12部剧目中,也仅存一部《虎头牌》。但是就是这一部戏,奠定了李直夫在戏剧史上的地位,凡是谈元杂剧的,无不提到李直夫,无不提到《虎头牌》。(刘徙)

-----第5帧-----

【老照片】
察哈尔烈士陵园
------------
察哈尔烈士陵园位于张家口市桥东区陵园路中段东侧,占地面积约15.3万平方米,是华北地区筹建最早、建筑规模较大的烈士陵园。是当时的察哈尔省政府为纪念本省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光荣牺牲的17000多名死难烈士而修建的。陵园于1950年开工,1951年4月竣工,主要建筑有革命烈士纪念塔、牌坊、李子秀烈士墓碑等。1952年察哈尔省撤销后,陵园交由张家口市民政局管理,经过多年建设和精心的管理,现已成为一个春、夏、秋三季鲜花盛开,冬季松柏滴翠的园林化陵园。是河北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 义教育基地”。

-----第6帧-----

【历史人物】
明朝开国名将--常遇春
------------
常遇春(1330-1369),明朝开国名将。字伯仁,濠州怀远(今属安徽怀远)人。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他先是投靠刘聚,至正十五年(1355年)转投朱元璋,从此追随朱元璋南征北伐十四年,在兼并群雄、驱逐元朝、统一中国的战争中,常遇春驰骋疆场,经历无数战役,屡建奇功。后来朱元璋在总结开国之功时曾说:“计其开拓之功,以十分言之,遇春居其七八。”认为常遇春的功勋“虽古名将,未有过之”,常遇春先后做过总管府先锋、都督、统军大元帅、中翼大元帅等。在他一生的军事生涯中从没有打过败仗,所以他很豪迈地说能率十万军横行天下,所以军中常用“常十万”来称呼他,世人也都称他为 “天下奇男子”。

-----第7帧-----

【碎片】
宋官帽为何有两根长翅
-------------
长翅帽是宋朝大小官员戴的帽子,它的发明者不是别人,正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那么,为什么让官员戴这种帽子呢?

赵匡胤坐上龙椅后很不放心当年一起闯天下的同僚,尤其讨厌文武大臣在朝堂中交头接耳,评论朝政。一天,赵匡胤上早朝,在听取某个大臣奏章时,发现两侧有不少官员窃窃私语,很不礼貌。赵匡胤心里有点恼火,但不露声色。

退朝后,他想出个办法,传旨属官在幞头纱帽后面分别加上长翅。长翅用铁片、竹篾做骨架。一顶帽子两边铁翅各伸出一尺多(以后越来越长)。这种帽子除了朝堂和官场正式活动时须戴上,一般场合是不戴的。因为戴上它,在街上行走极不方便。官员只能面对面交谈,要并排坐着谈就困难了。从此大臣上朝,也就很难排列在一起交头接耳,影响朝堂严肃性了。

-----第8帧-----

【历史趣闻】
科举史上第一个状元是谁
-------------
科举制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科举殿试第一名为状元。那么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状元到底是谁呢?他就是河北邢台清河人士孙伏伽。

-----第9帧-----

【稗官野记】
华罗庚
------------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因家中贫穷,中学辍学在家帮父亲料理杂货铺,同时自学数学。19岁时在《科学》杂志两次发表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教授发现,邀他来清华大学,成为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文 革时被批斗,自杀未遂;1985年在东京作学术报告时突发心脏病身亡,终年74岁。

-----第10帧-----

★手机报线上联系方式:
新浪微博:@张家口手机报
腾讯QQ群:238858195



感谢您阅读《张家口手机报》,祝您健康快乐!

★阅读后请及时删除,以免影响您接收彩信。
============
责任编辑:侯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