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帧-----

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徐晓《半生为人》

【导读】
★人生:男女三七开
★视野:讲有脑子的故事
★文苑:前面,有一座小桥
★驿站:心情不畅看场电影
★生活:不可言说的“少许”

-----第2帧-----

11月15日 星期五
农历癸巳年十月十三

【明日天气】
张家口:多云转晴
5℃~-6℃
西北风5~6级
宣化:多云转晴
6℃~-8℃
西北风5~6级
万全:多云转晴
5℃~-6℃
西北风5~6级
怀安:多云转晴
4℃~-7℃
西北风5~6级
阳原:多云转晴
3℃~-8℃
西北风5~6级
蔚县:多云转晴
4℃~-8℃
西北风5~6级
涿鹿:多云转晴
7℃~-4℃
西北风5~6级
怀来:多云转晴
7℃~-5℃
西北风5~6级
赤城:多云转晴
5℃~-10℃
西北风5~6级
崇礼:多云转晴
0℃~-13℃
西北风5~6级
沽源:多云转晴
-2℃~-14℃
西北风5~6级
康保:多云转晴
-3℃~-14℃
西北风5~6级
张北:多云转晴
-1℃~-13℃
西北风5~6级
尚义:多云转晴
-2℃~-13℃
西北风5~6级

-----第3帧-----

【意林】
疯子
------------
□张亚凌

那是个疯子,大家都这么说。我看着,第一感觉也是,他的行为实在不同于我们正常人。

眼前是个十字路口。凑够一拨人,才不去理会什么红绿灯,就涌过了斑马线。一拨一拨凑,一拨一拨如潮水般涌过去。

而他,一直盯着红绿灯,变成绿灯后才穿过斑马线。而后再等绿灯,再穿越又一个斑马线。十字路口不是很宽阔,我目睹了他穿越四个斑马线的全过程。很规范,严格按照红绿灯走走停停。在人流不辨红绿灯随意穿越的十字路口,他显得很是另类。一圈之后,他并没有就此打住,周而复始。

也不知转了几圈,那个疯子,姑且这么叫吧,他不在十字路口装模作样地示范大家过斑马线了,跑向街边那一溜商店。只要看见商店外面有从里面丢弃的垃圾,就弯腰捡回,放在商店敞开的门口的正中间。商店里的人出来,挥动着手臂骂他“疯子”,叫他“滚开”。

他也挥动着手臂,“咿咿呀呀”地龇牙咧嘴,并不惧怕那些人。大家边骂他边嬉笑着再扔回街边,他又挨个捡回来,如此反反复复。

我突然不rěn再看下去:当这个世界有点疯癫时,是区分不开疯子与正常人的。(《今晚报》)

-----第4帧-----

【人生】
男女三七开
------------
□田地

七画是“男”,三画是“女”;男人是“七”,女人是“三”;七加三才是完美的整数;于是,这个世界只有男人或女人,都不是完整的。

男人的“男”字是由“田”和“力”组成。于是,对于事业,男人必须七分耕耘三分幻想,女人则可以七分幻想三分努力。

世界对于男人而言,有装不尽的东西。于是,口袋占去了七分,男人因此而沉重;女人只需三分。女人因此而轻盈。

男人很粗犷,七分是山是树;女人很细腻,七分是花是叶。于是,男人便获得七分的沉稳,女人便有了七分的妩媚。

男人是石,女人是水。然而,三分的水能滴穿七分的石。体力上,男人是七,女人是三:耐力上,男人是三,女人是七。

生活是海中的船,男人喜欢七分冲浪三分靠岸;女人则用七分修船三分航行。

家里的门,男人用三分时间挤进去,女人用三分时间走出来。于是,男人七分迷恋世界。女人七分眷恋家庭。

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女人喜欢用七分时间制造风景,男人往往只用三分时间观看风景。于是。女人使用七分唠叨,男人保持七分沉默。

人生是本书,男人用七分充实内容。用三分装饰封面;女人则用三分充实内容,用七分装饰封面。于是,女人只用三分的努力,便读懂了男人的七分;男人用了七分的努力,也读不懂女人的三分。

男人不喜欢七分精明的女人,女人不喜爱七分老实的男人。于是,三分精明的女人,比七分精明的女人更吸引男人;三分老实的男人,比七分老实的男人更能吸引女人。

-----第5帧-----

【文苑】
前面,有一座小桥
------------
□周国平

你也沉默
我也沉默
我们中间有一条
无名的小河
默默的流着

你也不说
我也不说
任凭思念的白云
从河面上
悄然飘过

还是走吧
前边,有一座小桥
在河面上架着

-----第6帧-----

【生活】
不可言说的“少许”
------------
□于坚

有个报道说,美国总统布什表演厨房秀,根据食谱,用量具配放原料、作料,按照规定的时间,做了一份麦当劳,味道完全符合标准,厨师当得不错。我曾经在悉尼、哥本哈根、巴黎、阿姆斯特丹、斯德哥尔摩、纽约等地方都被迫下咽过麦当劳,很奇怪它们味道完全一样。但北京烤鸭,巴黎13区的某家餐馆的味道与走几步的另一家的味道是不同的,都叫北京烤鸭,口感有差别。并不存在北京烤鸭这种全世界味道完全一样的东西。布什总统可以根据菜谱成为一个标准的厨师,但按照汉语菜谱做菜,他永远成不了一个中国厨师。

中国的秘密在于“少许”,某某的少许。菜谱只是讲个大概,但所谓“火候”、“适量”、“少许”是什么,没人能告诉你,那是私人的秘密,不可言说的部分,多一分则多,少一点就少。你不是那个人,不是那只手,没有那个手感,你就炒不出那个味道来。为什么要把味与玄之又玄的“道”联在一起说?道是什么,汉语从来没有说清楚,但每个中国人都知道它是什么。为什么说人皆可为圣贤,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得道。在中国,得道高人不见得就是知识分子,他可以是一个厨师。说通俗点,道是某种魅力,有了这个魅力,人才有创造力、活力、风格,才有心灵。而这个创造力又不是怪力乱神,而是将心比心,人心所向的。味道的这个道就在“少许”里面。这个“少许”也可以说是一种灵感,你看 中国厨师炒菜,就像是巫师在作法,一瓢油下去,火焰直窜三尺,手舞足蹈,锅跳菜蹦。只几分钟,道已经进入到味里面。他真的是在作法,靠的是经验、灵感、手感,最后达到的是称心。

用衡器称好盐巴几克、胡椒几克往锅里倒的人,在中国人看来,是化学实验室里面的化验师,不是厨师。

这个世界,许多事情是可以量化的,例如高速公路的里程、汽车的油箱、房间的面积、考试分数,甚至我听说人工养鸡,都可以量化鸡蛋的大小。但是,世界的丰富和魅力在于细节,在于麻烦,在于少许。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我们什么都知道答案,而在于许多事情你不知道答案。

量化是国家意志,少许是民间的单方、验方。前者很乏味,但无可奈何,后者是一个民族的魅力所在。布什先生是个执意用美国量杯来量化世界的总统,他相信麦当劳是最标准最有益健康的食物。但他遇到的麻烦是,上帝创造世界的时候用的不是量杯,而是“少许”。(《于坚思想随笔》 )

-----第7帧-----

【驿站】
心情不畅看场电影
------------
□史宇

前些年一直都坚持每周二去看场电影放松心情。看电影不但可以缓解情绪,还可以励志。现在工作更加忙碌了,看电影自然一再被放弃。

其实,在欧美的许多国家,看电影被作为治疗情绪问题的一种方法,也就是“电影疗法”,而且成为心理咨询的重要辅助手段,得到了主流心理学界的认可。

伦敦的精神病治疗师伯尼·伍德可以说是“电影疗法”的先驱之一。他一直给那些想不开的人开电影药方。“如果你感觉缺乏进取心,可以看看《第一滴血》或《阿拉伯的劳伦斯》;如果对生活感到厌倦,可以看一下《天生爱情狂》,第二天早上醒来时你就会充满激情。”

曾看到书中介绍,在伍德心理诊所的客户中有一位商人,他几乎每天晚上看一遍《第一滴血》来励志,现在已经升到董事长的职位;还有一位客户十分喜欢《告别有情天》,因为它使她明白如果自己不能勇敢地改变现状,生活就会始终像一潭死水。在伍德心理诊所里,电影成了最好的药方。

“电影疗法”的关键是找到与心理咨询客户产生强烈共鸣的影片,不管是情节还是音乐能够产生共鸣,有时甚至片中人物的一个眼神都能拨动观众的心弦。

其实,现代人的心理疾病很多时候都是一种情绪障碍,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和达到的目标,以及对现实的困惑,让他们无法自拔,这个时候在电影中寻找一些共鸣,或许能给你生活指导,带你走出困惑。

-----第8帧-----

【视野】
讲有脑子的故事
------------
□KELLY

《爱迪生救妈妈》这个故事的主题都知道:只要多动脑筋,熊孩子也能救母亲。不过,有天晚上,我检查儿子的家庭作业时。一个念头冒了出来:手术对光线的要求那么高,油灯的灯光经过镜子的反射真的能支撑做手术吗?

我把这个疑问告诉儿子。儿子比看课本上的故事兴奋多了,马上去网上搜资料。很快,在百度百科下面跳出来一篇对《爱迪生救妈妈》的颠覆性解读。

第一,爱迪生虽然是美国人,但美国人都不知道这个故事。
第二,有人去图书馆查阅过《爱迪生传》,并没有关于他“救妈妈”的记录。
第三,医学史上对于阑尾炎手术的最早论述是在1886年。而爱迪生生于1847年。也就是说,爱迪生7岁时的1854年,不会有阑尾炎手术的说法。
第四,询问外科医生,油灯反射属于“有影灯”,这样的条件根本无法进行阑尾炎手术。
所以,网上的结论是,这个故事是假的。

儿子看完后的表情像是惊呆了,又像是喜呆了。我知道颠覆权威的感觉是很奇妙的。

但是,先别着急。我问儿子:“虽然课本上的故事可能有假,但你觉得网上那4点说法可信吗?”

儿子想了想说:“我没有去过美国,也不认识所有的美国人,所以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美国人都不知道这个故事。而且我们家没有《爱迪生传》,所以我也没办法查里面是不是真的没有他救妈妈的记录。”

-----第9帧-----

所以,我们马上能做的,是在网上搜索世界最早的阑尾炎手术究竟发生于哪一年。

网络信息很混杂,比较起来科学松鼠会翻译的一篇文章看起来比较严谨:1886年,美国医生雷金纳德·希伯·菲茨第一次提出了阑尾炎这一术语……这距离目前已知的人类第一次阑尾切除已有151年了。

儿子做了一下减法:1986-151=1735。如果第一次阑尾切除是在1735年,那么爱迪生的妈妈1854年做阑尾切除也没什么稀奇,虽然那时候这个手术可能叫一个别的什么名字。

没有得到明确的答案,但这个质疑再质疑的过程让儿子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不用我提示,他自己开始搜索第四条中的油灯反射。“有影灯”。然后又搜索了无影灯等等。最后,儿子得出的结论是:“妈妈,我认为,爱迪生救妈妈的故事有可能是真的。无影灯是在电灯发明之后才出现的,而电灯是爱迪生发明的。如果非要有无影灯才能做手术的话,那么爱迪生发明电灯之前,难道所有医生都不做手术了吗?”

一直很喜欢一个神一般的问题:眼镜发明之前,眼镜蛇叫什么名字?我觉得,儿子问的关于爱迪生的这个问题,跟那个神一般的问题一样好,跟爱迪生发明电灯一样令人激动。

-----第10帧-----

★手机报线上联系方式:
新浪微博:@张家口手机报
腾讯QQ群:238858195



感谢您阅读《张家口手机报》,祝您健康快乐!

★阅读后请及时删除,以免影响您接收彩信。
============
责任编辑:田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