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帧-----

【导读】
★吃斋
★二次留守
★忙,就是营养
★最在乎的人是谁
★有趣的心理学现象

-----第2帧-----

12月27日 星期五?
农历癸巳年十一月廿五?

【明日天气】
张家口:晴
-3℃~-13℃
西北风3~4级转东南风微风
宣化:晴
-2℃~-16℃
西北风3~4级转东南风微风
万全:晴
-2℃~-14℃
西北风3~4级转东南风微风
怀安:晴
-3℃~-15℃
西北风3~4级转东南风微风
阳原:晴
-4℃~-15℃
西北风3~4级转东南风微风
蔚县:晴
-5℃~-16℃
西北风3~4级转东南风微风
涿鹿:晴
-1℃~-10℃
西北风3~4级转东南风微风
怀来:晴
-2℃~-11℃
西北风3~4级转东南风微风
赤城:晴
-5℃~-18℃
西北风3~4级转东南风微风
崇礼:晴
-8℃~-20℃
西北风3~4级转东南风微风
沽源:晴
-11℃~-23℃
西北风4~5级转西南风3~4级
康保:晴
-11℃~-23℃
西北风4~5级转西南风3~4级
张北:晴
-9℃~-19℃
西北风4~5级转西南风3~4级
尚义:晴
-8℃~-22℃
西北风4~5级转西南风3~4级

-----第3帧-----

【世间】
拿什么抵押
------------
□庞启帆

这天上午,银行的信贷部来了一位农民,他想向银行贷款1000美元,信贷部的经理接待了他。

经理问明农民的来意后,从抽屉里拿出一份贷款申请表,接着问道:“你贷这笔钱来做什么?”

“收购蔬菜到城里卖。”农民答道。

“你有抵押品吗?”

“什么叫抵押品?”

“嗯,就是某种有价值的东西,如果你到期还不了这笔贷款,这个东西就归银行了。你有汽车吗?”

“有,一辆1949年的雪佛兰。”

经理摇摇头,接着问:“据我所知,你们农民都养有牲畜,对吧?”

“是的,我有一匹马。”

“多大了?”

“不知道,已经没牙齿了。”

经理耸耸肩,又问:“你有农场吗?”

“有一个不到两英亩的小农场。”农民答道。

“就拿它来抵押吧。”经理提议道。农民同意了。于是,经理与农民签了合同,把1000美元贷给了农民。

几周后,农民再次来到银行。他一进信贷部的门,就拿出一捆钞票,从中点了1000多美元给经理,连本带息还清了他的贷款。

经理放好收回的贷款,看着农民手上余下的钞票,微笑着问道:“你打算如何处置余下的钱?”
“当然是放在家里了。”

“你为什么不把它们存入我们的银行呢?我们会付给你利息。等你需要用的时候,再把它们取出来。”

“那么,你们拿什么来抵押?”农民盯着经理问道。

-----第4帧-----

【生活】
有趣的心理学现象
------------
□〔美〕斯科特-普劳斯

一、人类面对的信息越多,选择结果越差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研究人员表示,人们通常认为,掌握的相关信息越多,做出的决策就越好。新研究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研究人员要求参试者对电脑程序提供的250道题进行解答,并计算其累积得分。一部分人提前知道题目的数量和选项,一部分人不知道任何信息。结果发现,那些知道信息越多的人,得分越低。这说明,选择时,信息太多反而可能影响人们做出正确的决定。

二、女人为什么爱挽男人的手
女人喜欢用身体的接触来表达自己的善意和亲密,男人和男人之间则直来直去,坦荡无私,他们很少用动作来表示亲近感。

小孩子都喜欢依偎在大人身边撒娇,这是动物属性的表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在理性上逐渐成熟,动物的原始习性就逐渐退化,隐藏到理性后面。当女人羞于或不善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时,她就习惯用身体接触这种最原始也是最直截了当的方法作为传达自己感情的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说,女人和小孩子比男人更具动物性。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女子较重感情,思考问题也是凭感觉的,而且她们的感官比男性更敏锐,尤其是触觉。所以,女人更习惯于用触觉的感受来替代语言的表达。男人在和女友约会时,不仅要用耳朵听她说些什么,还要用眼睛看她做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洞察到她心里的真实意图。(《决策与判断》)

-----第5帧-----

【人生】
父亲
------------
□徐慧芬

我邂逅一位40多年前的中学女同学,寒暄之后,她问我:“你 爸爸好吗?”她说:“有一次我忘了带午饭,你把我带到你家去吃饭。那天你 爸爸在家,吃饭时,他不停地给我夹菜,还讲了许多有趣的话。他说,小姑娘,要想成绩好,多吃点豆芽菜,黄豆芽又叫如意菜,晓得吗?……”

我茫然,我一点不记得了。

在老同事的聚会上,我见到了一位30多年未见面的老领导,见面第二句话就问我:“你 爸爸现在还好吗?我记得你 爸爸和我差不多年纪,他真风趣啊,还写得一笔好字,现在我还留有他写的字……”

我愕然,我怎么不知道有此事?

知道爸爸是喜欢写字的,别人有请,赔上纸墨,还非常起劲。妈妈戏称他到处摆测字摊。也记得妈妈说过,你 爸呀,就是一张嘴、一笔字,讨得外公欢喜的。我们兄弟姐妹的字,没有一个及得上爸爸,但也不收集他的字。

现在,爸爸的字已经刻在他的墓碑上,碑文是他生前自己写的,语气是诙谐的,碑文上的字也是他自己写的。年年扫墓,看他碑上的字,觉得工匠描摹镌刻得实在有点走了样。(《新民晚报》)

-----第6帧-----

【驿站】
最在乎的人是谁
------------
□莫小米

有个心理实验表明,假如给你看一堆照片,照片上一堆人中有你自己,那么毫无疑问,你最先看见的会是自己。这叫自我意识,或者说自恋。人最在乎的,是自己。

如果你恰好看见一个熟人在照镜子,你会发现,他(尤其是她)的镜中模样和平时大相径庭,既柔和又做作,镜子里是他自己较为满意的表情、角度。

所以有些零售店老板在店堂四周安上镜子--很聪明的一招儿,店员的表情、举止,自己都看得见,就不会太难看,否则会把客人给吓着。

有个小伙子长得挺帅,经过橱窗玻璃时总会留意自己的身影,曾去考过广电学院的播音系,差一点就上了。一次在歌厅门口,因为女孩,他跟人发生争执,出了人命。

在法庭他坚称,本来不想杀人,因为情绪失控,系失手误杀。

检察官问:“刀从何处来?插了几刀?对方倒地后你有没有继续插?”

答:“刀是随身带的,当时脑子糊涂,记不清插了几刀。”

检察官让他看大屏幕。

监控录像中,他朝那人背部用力捅了数刀,对方倒地后,他又连续猛扎,面目狰狞……

小伙子一反方才的狡辩求情,脸色发白,汗如雨下,低下头再也不敢看,唯有哽咽着认罪。曾经在乎仪表的他,再也不敢看这样的自己。

人在做,天在看。其实人只要自己看得见自己,他的表情就要美得多,他的行为就会美得多。

接着前面的话题,照片上一堆人,最先看见的,是自己。不过,这个结果是欧美心理研究者得出的。而中国学者的实验颠覆了上述结果,他们在一堆人像中间加入了实验者老板的头像,奇异的情形出现了:实验现场,从一堆人像中认出老板平均只要2秒,而认出自己平均花了19秒。

再回过去给美国人做类似的测试,竟完全不受影响,管你老板、上帝,他“自恋”到底。

难道中国人最在乎的竟然是老板吗?不奇怪,在乎老板其实是在乎自己的加薪、升迁、职业前途,他最在乎的,仍然是自己。

-----第7帧-----

【微摘】
<二次留守>
农村留守儿童被外地打工的父母接到城市里,面对城市的陌生和父母的忙碌,他们的“城市暑假”变成“二次留守”。暑假期间多发青少年交通事故,受害者大多数都是来城市过暑假的“小候鸟”。

<馋虫时间>
人体在一天中容易感到饥饿的时刻,被称为“馋虫时间”。具体来说,馋虫最活跃的时段是下午3点至晚上6点,这段时间我们更容易感到肚子饿。这主要是由于此时体内缺乏某种营养或能量,血糖水平降低,导致人产生饥饿感。在“馋虫时间”,如果你不是真的很饿,那么站起来活动身体可减轻饥饿感。每晚睡够7~9小时,能增强身体的能量储存,也能减轻饥饿感。

<别人为什么愿意跟你相处>
第一,你有用。你能带给人家实用价值。第二,你有料。跟你相处能打开眼界。第三,你有量。你能倾听别人的想法并发表有价值的见解。第四,你有容。能充分认可别人的价值、特色。第五,你有趣。能带给人家愉快的心情,和你在一起不闷。第六,你有心。懂得用情用心交朋友、人脉必然成金脉,正面能量无限。

-----第8帧-----

【世间】
忙,就是营养
------------
□星云大师

有一段时间,一连有好几位徒众因身体有病而住在如意寮中静养。为我开车多年,曾经担任人事监院的永均法师问我:“那些人看起来身体很好,而且每天无所事事,为什么那么多病?我们每天忙碌不已,身兼数职,为什么反而身体健康不生病呢?”我随口回答他:“因为忙,就是营养啊!”不料这句话在徒众间流传起来,成为一句法语。回想起来,我的一生的确是因为“忙”,才少病少恼,身健心安。

童年时代,我就很喜欢忙。每天鸡鸣而起,忙着帮大人插秧、除草、放牛、养鸡,忙着和同伴捉泥鳅、找蟋蟀、玩纸牌、讲故事。甚至连吃饭、睡觉都是在忙中度过。即使生病,也是在忙里面,若有若无地打发过去。忙,不但强健我的体魄,也长养我的耐力。

及至我十二岁出家之后,虽然生活方式有所改变,但是忙碌依旧,所以我从来没有适应上的困难。记得那时我忙着早晚课诵、上课读书,忙着出坡作务、挑柴担水,忙着看守林园、捉拿山林小偷、护卫山门,甚至忙着立菩提愿、发增上心,忙着念佛号,忙着打腹稿……几乎到了无时不忙、无处不忙的地步。这样从早到晚,忙此忙彼,不但于己丝毫无损,反倒强化我的身心,增加我的人缘。

所以,在“忙”中,有数不尽的乐趣;在“忙”中,能安身立命;在“忙”中,能多所体悟;在“忙”中,我感觉到懒惰懈怠实在就是罪恶。

滚石不生苔,流水不生蠹。忙,才能发挥生命的力量;忙,才能使我们的身心灵活起来。经云:“若行者之心数数懈废,譬如钻火,未热而熄,虽欲得火,火难可得。”又说:“人所欲为,譬如穿池,凿之不止,必得泉水。”借着忙,将自己动员起来,才能一鼓作气,先驰得点。如果能善于忙碌,“忙”就是人生康乐的最佳营养剂。

-----第9帧-----

【意林】
吃斋
------------
□梁文道

现在素食者越来越多了,你去问他们为何吃素,答案不是想更健康一点,就是不想杀生。可是从前中国人吃素,想的却不是避免杀生,而是要吃苦,那就是“斋”的原始意义了。以前的中国人都觉得肉是种好东西,不只美味可口,而且有益健康。但肉又不是人人吃得起的,即使中国农民有在家里养猪的习惯,也只有逢年过节才舍得吃。可见肉不只是美食,更是一般人难得的美食,因此孝子总是要想尽办法让双亲享受吃肉的乐趣。一个人明明有肉可吃却偏偏不吃,明明能够享用美味却主动约束自己的欲望,这还不算自讨苦吃吗?自讨苦吃,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这种吃斋的态度就像禁断性行为,摒弃饮食男女等人生大欲,好净化自我,专注灵性。

然而现在的素食者并不觉得吃斋是为了吃苦。若真要吃苦,他们就不该在蔬菜豆腐上费尽心思,想办法把这些东西弄成美食。若要吃苦,他们应该用动物吃草的办法来吃素,越是无味越妙,自从受大乘佛教的影响,肉就成了一种根本不能吃的东西,吃斋与否是种道德抉择,和禁欲没有多大关系,偶尔我也吃斋,不是佛教式的斋,而是传统意义的斋,每回吃到极难入口的食物,我就告诉自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把这餐饭当成节欲的斋菜死撑硬顶。

-----第10帧-----

★手机报线上联系方式:
新浪微博:@张家口手机报
腾讯QQ群:238858195



感谢您阅读《张家口手机报》,祝您健康快乐!

★阅读后请及时删除,以免影响您接收彩信。
============
责任编辑:田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