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帧-----

当孩子们在餐桌上安静下来,愉快地盯着光亮的屏幕时,他们没有参与任何谈话,也没有盯着某个空间进行思考--玩iPad没有错,社交和独处体验的缺失,才是真正的风险所在。

【导读】
★苦
★轻与重
★穷得有品位才高尚
★只需要知道深水区就够了
★让年轻人在年轻时做该做的事

-----第2帧-----

1月10日 星期五
农历癸巳年十二月初十

【明日天气】
张家口:晴转多云
0℃~-15℃
西北风3~4级转4~5级
宣化:晴转多云
0℃~-16℃
西北风3~4级转4~5级
万全:晴转多云
-1℃~-16℃
西北风3~4级转4~5级
怀安:晴转多云
-1℃~-16℃
西北风3~4级转4~5级
阳原:晴转多云
-1℃~-16℃
西北风3~4级转4~5级
蔚县:晴转多云
-1℃~-17℃
西北风3~4级转4~5级
涿鹿:晴转多云
2℃~-12℃
西北风3~4级转4~5级
怀来:晴转多云
1℃~-13℃
西北风3~4级转4~5级
赤城:晴转多云
-2℃~-19℃
西北风3~4级转4~5级
崇礼:晴转多云
-4℃~-21℃
西北风3~4级转4~5级
沽源:晴转多云
-8℃~-25℃
西北风4~5级转5~6级
康保:晴转多云
-8℃~-24℃
西北风4~5级转5~6级
张北:晴转多云
-6℃~-22℃
西北风4~5级转5~6级
尚义:晴转多云
-5℃~-24℃
西北风4~5级转5~6级

-----第3帧-----

【生活】
儿童该不该远离iPad?
------------
□佚名

带着孩子在餐馆就餐的父母最烦恼的事情,就是淘气的孩子总会不受控制地大吵大闹。《纽约时报》的Nick Bilton描述了这样一个家庭场景:
“我和姐姐坐在一家餐馆里,试图交谈,可是她的2个孩子不肯停止争执。他们不屈不挠地就一把叉子以及谁杯子里的水更多吵来吵去。就像从一顶帽子里拽出兔子,让孩子安静下来的魔术师,我的姐姐拿出两个苹果iPad,给两个孩子人手一个。他们突然就静了下来。那场景非常诡异。他们坐着打游戏、看视频,而我们则得以继续交谈。”

交谈完毕之后,姐姐表达了对自己行为的内疚。她认为如果孩子在一个科技产品上花去过多的时间,而更少地与其他人互动,如餐桌旁的父母,那可能会阻碍其某种交流技能的发展。

实际上,这种“儿童玩iPad易成瘾、易孤僻”的论调在近年来也颇为流行。那么,一个在吃饭时玩蜡笔的儿童,真的会比一个在iPad上玩着色应用APP的儿童有更强的社交能力吗?并不是的。
电子产品本身早已被证明对孩子的成长并无害处。一个曾追踪2000年和2001年诞生的1.9万名婴儿的长期性英国研究组织“千禧世代研究”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那些每天玩电子游戏超过3小时的儿童,没有显示出任何负面行为变化的迹象。

而Nick Bilton本人则引用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一位教授的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拿着一本书或蜡笔坐在餐桌边的儿童同样也不会和周围的人互动。这位教授表示,在就餐时让儿童和他人说话,这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过程。这和是iPad还是非电子物品没有太大关系。

意思是说,玩iPad没有错,错在不该在餐桌上玩iPad和其他玩具。

麻省理工大学的科技、社会研究教授特克尔曾关注过儿童在早期发育阶段使用电子设备的问题。她的结论是,在餐桌上相互间的交谈是儿童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他们学习如何独处和社交的途径。了解寂寞,并接受现实中与人交谈的种种不适,这些都是儿童早期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餐桌上将各种玩具塞给孩子都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这就回到了本文开头的场景。当孩子们在餐桌上安静下来,愉快地盯着光亮的屏幕时,他们没有参与任何谈话,也没有盯着某个空间进行思考--玩iPad没有错,社交和独处体验的缺失,才是真正的风险所在。(来源:《壹读》)

-----第4帧-----

【意林】
只需要知道深水区就够了
------------
□卡洛琳-李

美国“密西西比号”客轮在波澜壮阔的密西西比河上航行。

一位游客主动与船长搭讪:“船长先生,您在这河上航行了这么久,经验这么丰富,我想您一定对河中的每一处浅滩都摸得一清二楚、了如指掌了吧?”

这位船长在这条人称“老人河”的大河上已经航行了几十年,当然积累了不少的经验教训,可是他的回答却让这位游客大吃一惊。他说:“不,先生,我对河中的暗礁、浅滩并不完全清楚。”

“您说什么?”游客疑惑了,接着又好奇地问,“假如您连哪里有浅滩都不知道,那您怎么领航呢?”

船长微笑着说:“为什么一定要在浅滩之间摸索呢?在浅滩之间摸来摸去,可以说是白白浪费时间!我只要知道深水区在哪里,不就足够了吗?”

-----第5帧-----

【人生】

------------
□王鼎钧

人是注定要受苦的。你看,人人脸上写着一个“苦”字:左右眉毛像草字头,左右颧骨加中间的鼻梁像一个十字,底下一张嘴是一个口字。

可不是?学生必须“苦学”,谁贪玩谁的功课就不及格;做事的人必须“苦干”,谁苟安谁就要失败。宗教家必须“苦修”,音乐家必须“苦练”,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苦”使人头脑清醒,意志坚强,精神抖擞,身体健康,自古圣贤豪杰都是苦出来的,绝不贪图舒服容易。闲来无事,凭窗望马路,看烈日当空之下,几人挥汗前进?几人躲在大楼的阴影里打盹?冬天寒流来了,几人鸡鸣而起在寒风中昂首阔步?几人赖在被窝里不敢伸出头来?这就像天平戥秤一样,可以掂出人的斤两来。

古人管用功读书叫“苦读”,又叫“攻”读。攻城略地,须亲冒矢石,出生入死,发挥高度“不怕苦”的精神。古人论读书,以一个“攻”字了得,今之为学者良可深思。(来源:《开放的人生》)

-----第6帧-----

【世间】
穷得有品位才高尚
------------
□吴淡如

我曾在餐会上遇到一位自称是时尚达人的女子,她说她只用名牌,而她所谓的名牌,还非得要在欧洲本地制作不可。

“我买名牌还可以赚钱。”她说。这句话让我有些疑惑:现在世界各地的名牌价格差不了太多,除非不需支付机票费用,进口名牌水货已经没什么赚头了。

她说:“这3年来,光是我把名牌的防尘袋和纸袋拿到网上拍卖,就赚了至少3万元。”虽然买名牌时防尘袋和纸袋是附赠的,但我屈指一算,要将1~300元不等的袋子卖到近3万元的数量,恐怕她购买名牌的总价至少也有几百万了。“只有名牌,才能在用过之后,还有人要买。”她很得意地说,“比如,我花2万元买了一双名牌高跟鞋,穿了一季,还有人要花8000元买。如果是3000元的一般鞋子,穿了一季后,恐怕都不好意思送人。”

她认为,这样就是赚了8000元。不过,按会计原则来看,一季就亏损了12000元,比把3000元的鞋子穿坏后直接丢进垃圾箱还亏得多。当时,我没有和她辩解什么。最近听说她债台高筑,满屋的名牌要打折出售。不过,她还洋洋自得地告诉朋友:“还好我买的都是名牌,都卖得出去。”这种不计成本、只求卖钱的理财观念,还真让人佩服。

电视上还有理财专家,教导女人把名牌买了之后,小心翼翼地使用,收藏时用保鲜膜包起来,将来还会增值--不可思议的理财观念。有些皮包或许会涨点儿价,但这种买名牌求赚钱的手法,听起来并不大气,还很俗气。

有本书叫作《穷得有品位》,是一位500年前就家道中衰的欧洲伯爵写的,他说:“所有用钱买得到的东西,都不是值得夸耀的奢侈品。”他嘲笑欧洲的足球明星手上拿着LV包、身上穿着名牌衣服、订婚时送上价值4万欧元钻戒的行为:“说这种人品位超群,肯定是在开玩笑!”他说,真正的有品位是这样的:“看似一无所有,但感觉拥有一切。就算某天失去所有财富,仍会务实地对待生活。那些炫耀名牌的,只是‘富还没过三代’的暴发户。”

书中有一句最重要的话,应是给虚荣者的金玉良言吧--“真正的奢侈,不是金钱多寡或排场大小,而在于你有没有能力摆脱庸俗!”(来源:《女士》)

-----第7帧-----

【视野】
轻与重
------------
□石舒清

昨晚看到一则史料,国民党军统南昌站所属情报组组长丁学伦和副组长于安民有矛盾,于安民便设法陷害丁学伦,在电台话务员王宏德面前挑拨说,上面所拨经费已到,压在丁学伦那里不发,他不给你发经费,你干脆不给他工作好了。王宏德年轻,只二十二三岁,就听从了于安民的话,停止工作两天。丁学伦知情后,上报戴笠,戴笠想小事弄大,杀一儆百,又上报蒋介石,要求处死这两人,以肃军纪。蒋介石同意了。于是于安民、王宏德二人就这样被枪决了。枪决令到时,于安民、王宏德二人有些吃惊,原本以为不过被关关禁闭而已,哪里料及会至于此。但是二人还是感谢了戴笠对他们后事的安排。戴笠的安排是,给二人埋葬费各五百元,安抚家属费各两千元。

读着这样的史料,不禁毛骨悚然,一切都是不可预料的:有时候看似重的,实则是轻的;有时看起来是轻的,实则是重的。人哪里知道其中的轻重呢?

-----第8帧-----

【驿站】
让年轻人在年轻时做该做的事
------------
□张培仁

马云有一次去台湾,跟一群企业家吃饭。每个企业家都跟他大谈创新,这些人年纪都很大。马云回去后写文章说:“假如七八十岁的人还在创新,我们的问题就大了,他们不相信年轻人比他们更会创新。其实他们应该尽全力去帮助年轻人创新……”台湾的很多年轻人就在网络上骂:“你别对台湾指手画脚!”但我特别想站出来说:“我太同意他的话了。”

台湾的这一代有钱人大都是白手起家,特别刻苦。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人生的目标就是让家里的米缸填满米。可是如今的这一代年轻人关心的是怎么将米缸填得漂亮、填得公平,而不是填满。

我看到那些有钱人年轻时比较刻苦,别人去听音乐、看演出、玩,他都不能去,也不敢多谈恋爱,不敢戏果(即泡妞)。所以,当他终于功成名就有了钱,所有年轻时没干的事到年老后都补着干了。

这是整个社会的问题,你怎么不能让年轻人先做好这些事呢?让他们老了后别跟年轻人较劲。让年轻人有机会去创作、去享受生活,年轻人就有机会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他们的风格。每一代中国的老年人都在反对下一代做的事,你不觉得很奇怪吗?因为所有人在年轻时都没办法表达自己,都等到老了的时候才能使用这种权利,他们生怕年轻人让他们的这种快乐没有了。
就应该让年轻人在年轻时做该做的事,否则都是老年人在戏果,有了钱才能戏果。这样不对。
这样的文明缺乏想象力,所有的想象力都来自于功成名就者。神舟六号升空了,这证明了国力,证明了科技,但是你对宇宙的担当是什么?你为什么要去宇宙?不能只是证明自己嘛。(来源:《文景》)

-----第9帧-----

★手机报线上联系方式:
新浪微博:@张家口手机报
腾讯QQ群:238858195

★本手机报由张家口日报社和张家口移动联合推出。

感谢您阅读《张家口手机报》,祝您健康快乐!

★阅读后请及时删除,以免影响您接收彩信。
============
责任编辑:田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