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手机报12.22养生

-----第1帧-----

今天是冬至,冬至是24节气中第22个节气,也是冬季6个节气的第4个。冬至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因为阴极而阳始至,故叫冬至。从冬至这一天开始,进入为时近3个月的“九九天”。这一天,是日照最短的一天,所以也是阴气最盛、阳气最弱的一天。冬季养生,要注意:勿妄泄精,节欲保精,忌过分疲劳;勿妄耗神,心神调和,不要过分劳心,晚上少熬夜;勿妄泄气,情绪节制,不要过分喜怒哀伤,包括不要过分体劳如激烈运动、过分汗出。

【导读】
★冬至保健的三原则
★做好冬季保“胃”战
★冬至怎样预防冻疮
★冬至时节养生三法

-----第2帧-----

12月22日 星期一
农历甲午年十一月初一

【明日天气】
城区:多云
0℃~-10℃ 西北风3-4级
宣化:多云
1℃~-14℃ 西北风3-4级
万全:多云
1℃~-12℃ 西北风3-4级
怀安:多云
0℃~-12℃ 西北风3-4级
阳原:多云
1℃~-13℃ 西北风3-4级
蔚县:多云
1℃~-12℃ 西北风3-4级
涿鹿:多云
3℃~-7℃ 西北风3-4级
怀来:多云
3℃~-8℃ 西北风3-4级
赤城:多云
1℃~-14℃ 西北风3-4级
崇礼:多云
-2℃~-17℃ 西北风3-4级
沽源:多云
-4℃~-19℃ 西北风4-5级
康保:多云
-5℃~-19℃ 西北风4-5级
张北:多云
-3℃~-17℃ 西北风4-5级
尚义:多云
-4℃~-19℃ 西北风4-5级

※张家口手机报移动用户订阅方式:发送短信“hbzjk”到106580009,资费3元/月。

-----第3帧-----

“冬至”保健与防病
※冬至保健

冬至保健的三原则
------------
△起居
冬令气候趋寒,天地阳气潜藏,应之人体,冬季亦为人体养精蓄锐的最佳时段。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有晨练习惯的人群应注意,晨练时间不宜过早,以免诱发呼吸道及脑血管疾病,或使原有疾病复发。

△药补
在这个阶段,有些人喜欢药物的冬令进补。比如膏方,膏方中加入不少甘甜滋润补养药物,服用时感滑润爽口,既能进补,又能治病。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所以冬季进补膏方在有些地方成为一种时尚。

△食补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在冬季如果能恰当选择既美味又具有补益身体的食物,无疑会让大家接受。

在冬季适宜补益的食品中,中医又分为几大类。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各类食物优点和缺点。

①温补类食物,如鸡,羊肉,牛肉,鲫鱼等,但过多地进食温补类食品,容易上火。

②平补类食物,如莲子、薏仁、赤豆、大枣、燕窝、银耳、猪肝等,这些食物既无偏寒、偏温的特性,又无滋腻妨胃的不足。

③滋补类食物,具有滋阴益肾、填精补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枣、芝麻、黑豆、猪脊、海参、龟肉、甲鱼、鲍鱼等。

-----第4帧-----

做好冬季保“胃”战
------------
△起居保“胃”
天气寒冷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及时添加衣被,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说:“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因而冬季养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有益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提高机体对寒冷的抵御能力。

△饮食保“胃”
饮食调摄也是关键的措施,进入寒冷的冬季,每个人食量都会有所增加,但不要暴饮暴食,要少食多餐,以减轻胃的负担。选择食物要易于消化,以温、软、淡、素、鲜为宜。温食是暖胃的最直接的方式,早晚饭喝些热粥对胃肠健康大有裨益。要避免过食生冷、辛辣、浓茶咖啡等刺激之品。

△进补“保胃”
中医学认为,冬天是收藏的季节,也是积蓄力量以待“萌发”的季节,抓住这几个月进行调理,可以补偿夏季高气温以及过食冷饮等因素损害的脾胃功能,使其恢复正常运转。冬季复发的老胃病多数属于脾胃虚寒证,应选择具有温胃健脾功效的药物或食物。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是虚寒体质,进补之前应先辨证,根据个人的体质状况,在医生指导下进补。

△心理“保胃”
冬天容易使人身心处于低落状态,冬天改变情绪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动,慢跑、跳舞、打球等。经常保持精神愉快,情绪乐观,心理健康,避免焦虑、恐惧、紧张、忧伤等不良因素的刺激,可以调剂胃肠节律,保障胃肠健康。

如果胃痛反复发作,自行调理不能缓解症状时,需注意消化性溃疡疾病的发生。溃疡病除疼痛影响人的生活工作外,还可有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出血、穿孔、梗阻等。因此平时应做好预防保健,一旦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表现(黑便或呕血)或穿孔(突然发生的上腹部剧烈疼痛),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第5帧-----

“胃”要三分治七分养
------------
当胃病发作时,胃药可以暂时缓解症状,但很难起到根治的作用。腹痛、腹涨、反酸、嗳气、恶心、呕吐……仍可能一再复发。其实,并非胃药没有效果,而是患者吃药使病情缓解后,忽视了胃肠调养,引起复发就在所难免了。中医对治疗胃病主张“三分治,七分养”。

“三分治,七分养”的道理在于疾病消耗了大量体能,而胃病患者因吃不进、易饱胀、难消化、难吸收。导致了“入不敷出”,加重胃病病情,并引起胃病反复发作。所以治疗胃病固然要对症下药,更重要的是在服用胃药使病情缓解后,更科学地调理肠胃,增强胃肠消化吸收功能、提高抗病能力、减少胃病复发,如此才有可能治愈胃病。

-----第6帧-----

※冬至防病

冬至怎样预防冻疮
------------
冻疮多发于严寒季节,一般在气温5℃以下时发生,若能未雨绸缪,积极采取措施,可以有效减轻或防止冻疮发生。

预防冻疮首先是要进行耐寒锻炼,增强人体的耐寒能力。平时坚持多用冷水洗脸、洗手和洗脚,是预防冻疮的好办法;经常搓手、按摩脚、耳等部位,促进这些器官的血液循环,也同样有助于预防冻疮发生,同时,广大群众还应坚持适当的冬季锻炼,促进血液循环,进一步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对于过去已生过冻疮的部位,应特别注意保暖防湿。作好居室防寒、保暖和防潮,室内温度最好能保持15℃以上,相对湿度50%左右。凡手套、鞋袜等保暖用品,要宽大、松软、干燥。鞋袜不能太紧,以避免局部长期受压,影响血液循环。化纤织品吸潮性不如毛棉织品,并会产生“静电效应”,使血管收缩,最好不要使用。

适当吃些牛肉、羊肉等温性食品,改善营养供给情况,增强身体的耐寒力;有冻疮体质者,可在寒冷前服用温补肾阳的药物,另外还要增加维生及矿物质的食入;市民在易受冻部位搽上凡士林或其他油脂类也能免遭冻疮来袭。

△长冻疮怎么办?
冻疮后保暖十分重要,要穿适度宽松保暖的鞋袜;有些冻疮的人发病后往往喜欢把手脚等冻疮部位直接靠近火炉、暖气等高温热源,其实这是不对的;同时要注意避免擦到或刮到冻疮的部位。

冻疮不是大病,但是痒起来也是很要命的。不少人认为冻疮是小问题自行处理就好,却苦于不知道买什么药,对具体用药类型和剂量使用显得很盲目。其实,如果经过医生诊断后正确用药可能会“事半功倍”。

△冻疮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产生冻疮后,轻度、皮肤未破者,可用复方肝素钠软膏,1天2至3次外搽患处;或用皮质类固醇软膏如0.1%丁酸氢化可的松,1天2至3次外搽患处;也可两者联合使用;其他如10%樟脑软膏、维生素E软膏、氧化锌软膏(糊膏)及辣椒酊等外用患处也可。若冻疮已破,局部可用5%硼酸软膏、红霉素软膏外涂,用无菌纱布包扎,并要注意保暖,避免重新冻伤。

此外,云南白药、风油精、京万红药膏、十滴水等家庭常用药,也能涂搽治疗冻疮。

-----第7帧-----

四招对抗呼吸道疾病
----------
△注意居室通风
减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繁殖

冬天很多人喜欢呆在室内,而冬季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严重数十倍。室内往往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光线,多种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大都以群体存在,附着在固体或液体颗粒上,悬浮于空气中,其中以咳嗽产生的飞沫带的微生物最多,极易引发感冒、气管炎等多种呼吸道疾病。

因此,应注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但每次通风时间不宜过长,以15-30分钟为宜,或在室内放一台小型高效负离子发生器,保持空气流通,保证空气新鲜。常开门窗换气,污浊空气可随时飘走,而且室内也得到充足的氧气和光线,多种病毒、病菌也难以滋生和繁殖。

△提高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

冬天的空气干燥,湿度较低,导致病菌的孳生和传播,加上暖气和空调的使用,不少人感觉特别干燥,使人口干舌燥、流鼻血、嗓子疼、皮肤干燥发痒等,削弱了人体上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诱发各种呼吸道疾病。尤其是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肺结核、支气管哮喘等较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对室内环境比较敏感。

研究证明,居室空气湿度达到55%左右,比较有利于下呼吸道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多喝开水、室内晾一些潮湿的衣服、地面洒水等,均可提高空气的相对湿度。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健康的身体是避免或减少冬季呼吸道疾病机会的根本办法,尤其是年轻人,完全可以通过锻炼身体预防呼吸道疾病。散步、慢跑、做广播操、打太极拳等,均为不错的办法。但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方法,都应“因人而异,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

同时,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心理压力,也可提高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另外应注意均衡饮食,少吃辛辣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

△注意自我防护
尽量少去“高危场所”

市民应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例如经常清洗上呼吸道,减少细菌、病毒在呼吸道内的存留。去一些人口密集的场所,最好戴口罩。如果身边有流感病人则应及时采取消毒、隔离等措施。另外,有慢性基础病的人群更要注意外界气候变化对自身的影响,身体一旦出现不适时,应迅速到正规医院就诊。

-----第8帧-----

冷锋过境防心脏病发
-------------
△冷锋过境谨防病变
“冷锋”是一个气象名词,具体是指冷空气与暖空气的交接面,而这个交接面是被冷空气推动的(也就是冷空气势力更强大些)。冷锋过境是一种天气突变,主要表现于气温、气压、降水、风向风速的突然变化。按气候规律,我国大陆各地冷锋过境的次数均很多,时段也很长,从秋到春,以冬季最为频繁。

冷锋过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其中,心血管病患者对此最为敏感。每当冷锋来临,在气温由高变低、风力由小变大的转换期内,心脏疾病发作频繁,约有一半左右的心肌梗塞和冠心病患者,病情不同程度地加重。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对冷锋过境也较为敏感,约有75%的关节炎患者,在冷锋过境前12小时疼痛开始加强,冷锋通过时疼痛最甚,冷锋通过后疼痛逐渐减轻。此外,支气管哮喘、肺结核咯血等病症都随着冷锋的逼近而加剧。

△阴霾天气空气污染严重
霾和雾很相似,区别在于水汽含量的大小--当水汽含量达到90%以上叫雾,低于80%叫霾。霾是由悬浮在大气中的烟、尘埃或其他细小颗粒物构成的。霾就是空气遭受污染的产物,对健康危害很大。因为特小的微粒可直接侵入人体呼吸系统、肺部和血液,引发哮喘、肺癌、心脑血管病和其他疾病。霾天还会影响人的情绪,人常常显得没精打采。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霾的形成和持续,不仅与大气环境的垂直分布有关(冬季逆温时最容易形成霾),与局地小气候也很有关系。专家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大楼越建越高,增大了地面摩擦系数,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污染物向城区外围扩展稀释,并容易在城区内积累高浓度污染。这就是能促进“霾”生成并不容易消散的“楼区小盆地”。

-----第9帧-----

下雪需防雪盲症
------------
雪对人体健康有很多益处,民间就有“雪水是良药”的说法,但也不可忽视雪对健康的一些不利影响。比如在城市,尤其是工矿城市,由于大气污染比较严重,降雪的过程中以及形成积雪以后,雪颗粒都会吸收许多污染成分,从而产生类似酸雨的“酸雪”,人们如果饮用了这样的“酸雪”,可直接加重哮喘患者的病情加重。

雪对健康最普遍的影响是容易导致雪盲症,一般发生在雪后天晴、气温较低的白天。形成此病的主要原因是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经雪地反射到人眼的角膜,从而引起角膜损伤。其症状是畏光、流泪、奇痒、刺痛、水肿、异物感等。

此外,降雪之前的天气形势,一般不利于污染物向高空排放;而降雪后,一般都大幅降温(即通常说的“雪后寒”);积雪中行走也容易跌摔。凡此种种,对人体健康都是非常不利的。

-----第10帧-----

【职场养生】
冬至注意“三多三少”
------------
养生专家表示,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因为从冬季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此外,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食宜清淡,不宜吃浓浊、肥腻和过咸食品。冬天阳气日衰,脾喜温恶冷,因此宜食温热之品保护脾肾。吃饭宜少量多餐。应注意“三多三少”,即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多,糖类、脂肪、盐少。

在精神调养方面,要尽量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合理用脑,有意识地发展心智,培养良好的性格,时刻保持心态平和,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生活乐趣。避免劳累过度,积劳成疾,同时要注意加强身体锻炼。

-----第11帧-----

【中医养生】
冬至时节养生三法
------------
△冬至养生重点要养心
(壮不竞时,精神灭想)

要养生先养善良、宽厚之心,心底宽自无忧。冬季养生,要静神少虑,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

△起居护养要适度
(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等待阳光出现才出外活动。同时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户外活动,防止阳气过度的消耗。

“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冬令时节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养神气,劳逸适度可养其肾精。尽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

△顺时奉养
(顺四时而适寒暑)  

告诫老年人要“依四时摄养之方,顺五行休王之气,恭怡奉亲,慎无懈怠”也就是说,天地、四时、万物对人的生命活动都会有影响,要想在自然界中求得自身平衡,首先要顺应自然规律,顺应四时气候变化,懂得“人最善者,莫若常欲乐生”。只有这样才能老当益壮,益寿延年。

-----第12帧-----

【两性健康】
身体不适还要不要性爱
------------
80%的人在一生中都遭遇过性爱背疼。夫妻们不应该让背疼成为性爱的障碍。只要注意以下方面,同样能享受令人满足的性生活。

首先,不要回避性话题,应主动和伴侣分享自己的性感受。如果背部疼痛的一方因为疲倦或疼痛,不想过性生活,可以说“我真希望能感觉好点,这样我们就能欢爱了”之类的话,使伴侣不至于感觉被冷落。如果打算过性生活,应该充分休息,积蓄体力。通常,早晨背部不适较轻,可在此时享受性爱。

性生活前应做些伸展练习,以减少肌肉痉挛的发生。冲个热水澡也是热身的好办法。如果能邀伴侣一起,还能营造浪漫气氛。

硬床板能提供更好的支撑,减少背部在性爱中承受的压力。同时,可以多用几个枕头来支持膝盖和头部,或在腰部垫一个毛巾卷。若丈夫背痛,可以采用女上位,避免过度摇摆的动作。或者将性爱场地移至椅子上,采用坐姿。最重要的是听从身体的信号,如果痛感越来越强,就该停下来。

-----第13帧-----

★手机报线上联系方式:
新浪微博:@张家口手机报
腾讯QQ群:238858195



感谢您阅读《张家口手机报》,祝您健康快乐!

★阅读后请及时删除,以免影响您接收彩信。
============
责任编辑:侯志勇

-----第14帧-----